銃管還帶著餘溫,幾分鐘前剛打放一次,連續打放幾輪的話銃管就會燙手,如果是劣製品,那就很有可能會炸膛了。
但在這個時候,每個銃手都是將火銃抵在肩膀上,火繩在臉頰一旁燃燒著,一切都準備就緒,隨時可以打放。
哪怕是炸膛導致的生命危險,也是在所不惜。
誰說銃手就一定是縮在陣後放銃不敢搏命?
沈亮瞟了自己的部下們一眼,內心不乏驕傲與自豪。
百步。
八十步。
六十步。
五十步。
這一下連高存誠和謝祥等人也是緊張起來,騎兵突擊的速度太快了,比起步卒要快的多。
再遲一些,怕是根本就沒有機會放銃了。
一百五十多火銃不會給高速移動的騎兵帶來多大的殺傷,但跳蕩隊的甲兵們要的是騎兵突過來時被齊射帶來的混亂。
只要有那麼一瞬間的混亂便是足夠了!
四十步。
沈亮終於將臂膀用力向下一揮,然後將自己手中的合機銃往肩膀上一抵,接著瞄準一個飛速而來的騎兵,那個騎兵還在揮刀叫罵,臉都扭曲了,顯然也是藉著這樣的姿態給自己壯膽。
到處是蜂擁而至的騎兵,少量的鐵甲綿甲,多半是布甲甚至是無甲。
手中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門,距離越來越近,這些人醜陋的嘴臉也是越來越近。
他們的口音多半是山東腔,也有一些人是河南腔,但沒有一個是江北這邊的口音。
劉澤清起家在山東,壯大則是在江北,眼前的萬餘步兵裡有不少都是在江北征募的新軍將士。
但騎兵肯定是跟隨日久才有機會,普通的新軍都是從雜兵到正兵,然後根據身手錶現,有機會成為騎兵或內丁。
精兵是需要時間來打造的,眼前這些騎兵就算在閔元啟看來是不值一提的貨色,但在劉澤清的麾下也並不是太多。
三萬人的軍隊騎兵是不可能超過兩千騎,其中還有大部份應該是各級將領的親兵家丁。
眼前的這八百騎還是劉澤清實力急劇膨脹之後才有的配給,在幾個月前劉澤清還不可能隨隨便便拿出千多騎兵來派出征戰。
就算獲得戰馬的渠道多了,劉澤清肯定也是給這些從山東河南就跟隨過來的老兵勁卒配給。當然還要有騎馬交戰的本事。
一百五十多支銃幾乎同時打放開火。
火併迸射,象一朵朵桔紅色的花朵,彈丸呼嘯而出,向著四十步內的騎兵群飛射而去。
這一次的戰果比對步兵還要好的多。
對陣列的步兵發射,就算近距離還是不可能避免的有部份火銃打空了。
這也是滑膛線戰爭史上必不可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