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遠行辛苦。”閔元啟道:“不過此事總算圓滿結束,小侄也要恭喜叔父。”
“我這官職不值當什麼。”閔乾德頗為激動的道:“閔家先祖也曾任此職,若沒有你這變數,我恭謹當差,十年左右一個指揮僉事的賞賜總會到手。現在有了你,不僅我得了衛指揮之職,更有都督僉事到手,都司職份,可是閔家先祖都未曾得到的,一想到此,我就恨不得立刻開祠堂,祭祀祖先,告慰祖先。”
閔元啟苦笑一聲,說道:“先祖的衛指揮使,可不比如今的衛指揮。同理,現在的都督僉事,也遠遠比不上當年。”
閔乾德哼了一聲,說道:“大喜日子莫說這般掃興的話!元啟你今年二十出頭,連娶妻都沒娶,安知將來不能正位總兵,得左右都督之職?”
其實閔乾德這已經是往小了說了,他對閔元啟的寄望當然不止一個總兵官和左都督。
在此之前,嘉靖之後到萬曆,天啟,崇禎,這幾朝數十年間,武將封爵的只有一個李成梁,其餘武將的最高成就便是帶將軍號的總兵官,同時封五軍都督府的左都督。
大明是以左為尊,武將到了這裡就算是走到了官職盡頭。
勳階也相差不多,再加上什麼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之類的官職,更是武將難以得到的殊榮。
一直到崇禎末年,崇禎皇帝先加吳三桂為平西伯,又封左良玉為寧南伯,後加封為侯,再就是黃得功,最後關頭又封劉澤清為平東伯,其餘諸將,多有升賞。
可這都是三月到四月間的事了,給劉澤清黃得功的資訊不通,不少人都不知道,最少在此時,閔家等人都不太清楚。
但所有人都有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和閔乾德一致,就是感覺閔元啟的道路應該不會止步於此,也不會止步於總兵。
這是人們因為閔元啟平時行事而得到的結論,雖然模糊不清,但這種感覺異常強烈,不僅閔乾德是如此,朱萬春,韓森等人,也是有一樣的看法。
閔元啟,將來怕是也能走到李成梁,吳三桂等人之後,成為領軍的大明侯伯!
“此事不必多談,諸位請至百戶內,當面開讀監國旨意,也是叫百戶之內所有人都高興高興。”閔元啟請眾人繼續前行,同時對閔元忠吩咐道:“今晚軍營中殺豬宰羊,每個將士額外發半斤肉,每人給一碗酒,不過要說清楚,明早還是照常訓練,有懈怠的,軍法一樣不饒。”
閔乾德在一旁老懷大慰的道:“元啟治軍嚴格,又捨得犒勞部下,張馳有度,果然我閔家千里駒也。”
閔元啟這一次不僅是得了遊擊將軍之職,眼前這一營旗軍名正言順轉為營兵。
同時還是雲梯關這邊的守備,同樣也能組一營兵。
兩營兵四個千總部,全部招滿的話有五六千營兵。
以閔元啟的練兵之能,將來再立戰功,至參將,副將,總兵,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考慮到他的年齡,簡直就是板上釘釘。
所以閔乾德才會有更高的希望,並且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到這種地步,閔元啟的所有軍令不僅會被貫徹執行,還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閔元啟也略有所悟,看來大明的官職,也並未到完全可以輕忽的地步。
只是要潛移默化,使人們更重視自己在閔元啟之下體系內的位置,而不是要和大明的官職搞對立。
這裡畢竟是衛所地界,不管是武官還是普通旗軍,都是世代在大明軍衛的體系之內。
大夥兒未必對大明有什麼真正的忠心,但是對得到大明的官職,仍然是充滿欣喜。
這其中,沈亮的淡然和冷靜從容,怕就是真正的異類了。
這也是和沈亮此前的遭遇有關,在大明軍衛內沈家是最低賤的匠戶,受盡白眼欺凌,對這樣的官職體系,沈亮怕是憎惡的多,認同的少罷……
“元啟何往?”
眾人一併往百戶內去,倒是閔元啟和沈永等人,轉頭向工坊方向而去。
朱萬春不免好奇,問清楚原由後,便是也跟著一併往武器火器工坊的方向行去。
“元啟。”朱萬春有些抱歉的道:“北方情形更亂了,戰馬一時難買,只能在南京到湖廣一帶看罷了,估計數量有限的很。至於火器,向來也是北方多南方少,九邊多內鎮少,想要用購買來滿足你營伍中所需,怕是不夠。”
“無妨,我這邊已經能自己打造了。”閔元啟笑了笑,說道:“況且我也沒那麼多銀子可使了,產量還得再過一兩月才上的去……”
朱萬春聞言會意,也是笑將起來。
閔元啟現在的收入,養一營兵是按家丁來養,還略有節餘,可以購買一些戰馬硝磺等戰略軍需物資。
同時還要買大量糧食,發給田畝和工地上忙碌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