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達的勢力果然是非比尋常,轉了半個時辰後,梁世發頹然道:“大人,恕小人無用,看來只能去揚州了。”
閔元啟沉聲道:“小挫而已,左右不過多耽擱幾天時間,我卻不信揚州過百家鹽商也能被楊世達左右。”
“那不會的。”梁世發道:“揚州鹽商多徽商,也有晉商,這兩家都是彼此聲氣相連,勢力盤根錯節,有好多家和京城的太監老公,還有南京的勳貴,比如魏國公家,誠意伯家都有關連,不要說楊世達,便是他那族兄,想左右揚州鹽商也是絕無可能。”
閔元啟對這些東西不太瞭解,他只知道揚州鹽商很強大,具體的東西並不瞭然。
揚州鹽商商幫的形成相當複雜,在後世不是專業的也不會去具體研究,揚州鹽商在明清之際地位是越來越多,明時他們就勾結太監勳貴從皇帝手中討鹽引,彼此分肥,到了清朝更是形成壟斷,為了回饋朝廷給的好處,鹽商在軍需和河工時也是一捐就是幾十萬過百萬兩,也算是清廷變相養著的小金庫。
相對清的統治心術,大明就差勁了,養出一大群肥到不行的鹽商,一文錢的好處落不著,皇帝窮的當褲子,這幫人也不會捐一文錢給大明天子。
“那便去揚州。”閔元啟捏了捏拳頭,沉聲道:“也就是多跑幾天路而已。”
……
朱萬春已經暗中打量閔元啟三人半天了。
眼前這三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並不算起眼,北方一亂,南逃的人多了,徐州是首要之地,淮安也是重要的中轉重鎮,史閣部已經陸續派了一些營兵進駐,府城的衛所軍人原本就不少,近來還抽調了不少進入府城,準備充當二線的守備力量。
這叫人隱隱感覺不安,就象是晚上走在荒墳野地裡,明明沒有什麼,但總覺得後背一直在冒寒氣。
三個衛所軍人,中間的試百戶是朱萬春最感興趣的,碼頭打鬥的事已經傳到淮安,朱萬春也是知道了閔元啟的底細。
剛襲職不久的試百戶,閔家的人,此前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事蹟,就象是突如其來的流星,突然而至,散發著比尋常星星更加閃亮的光澤。
至於閔元金和梁世發,朱萬春不是太在意,以朱家在淮安的實力來說,普通的小旗武官看著和下人也差不多了。
就算閔元啟的家世背景和官職也不夠看,朱家是能和大河衛,淮安衛的指揮僉事直接打交道的大鹽商家族,背景相當雄厚,就算是營兵千總,山陽縣這樣的文武高官,朱家也一樣能震的住。
朱萬春看中閔元啟的是這個試百戶的膽魄和個人武力,武藝高強,還得有膽魄,同時還得有心智,否則的話光是能打的武夫,朱家到打行找到和閔元啟身手差不多的,也並不難。
官職,身手,膽魄,心智,這些東西全加在一起,這才勉強值得朱萬春相與結交。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眼下這時局,大勢之下,武夫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了。朱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武官人脈,但那是彼此用利益建立的關係,沒有什麼真正的交誼,趁著眼前這閔元啟還在落魄之時,相與結交一番,在將來緩急之時,才是真正靠的住的援手!
朱萬春想到這裡,也是搖頭一嘆,家族傳承過百年,他家是從陝西同州過來的,當年攀的是大學士馬自強的關係,晉商做大之後,到淮安買了鹽窩經營,一晃百年,家資從十萬變成百萬,若不是眼下這改天換地的鼎革變局,他朱萬春何需這麼勞心費力?
自怨自憐的在腹中抱怨一句之後,朱萬春臉上已經滿是笑容,向著閔元啟三人走過去。
走近一些,倒是感覺閔元啟的氣度神情,畢竟和普通人有所不同。
從身形上來說,閔元啟較常人高出一頭,對將門世家子弟來說也不奇怪,從小練武強身,飲食也跟的上,個頭高也不出奇。
閔元啟大約是五尺八不到,在後世是一米八二八三左右,在營養充足的後世,特別是青少年人群中算相當正常的身高,在男子平均一米六身高的大明,這就相當的鶴立雞群了。
閔元金是五尺六,梁世發五尺五,都是較常人高出一些。
朱萬春才五尺三,看到這三人時他心情都不是太好。
長相來說,三個旗軍都很平常,閔元金和梁世發都面色焦黃帶些黝黑,同時粗手大腳,一看便知道平日相當辛苦。
閔元啟的面色要白皙一些,但眉宇五官也就平常,濃眉大眼,一看便知道是將門世家的子弟。令朱萬春感覺不俗的便是閔元啟的氣度神情,雖然被多家鹽行拒絕,閔元啟眉宇間略有些焦燥,但總體來看還是從容不迫,不管怎麼窘迫,甚至被鄙夷輕視,閔元啟臉上都帶著淡淡的笑容,令人感覺相當舒服。
朱萬春當然不會知道閔元啟的內心活動,被這麼拒絕之後,閔元啟內心也焦燥著呢。
兩邊迅速碰面,朱萬春先抱拳一揖,笑著道:“見過閔百戶。”
閔元啟迅速住腳,打量著對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