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以一股更為炫技的手法在鋼琴上不帶任何停滯的飛奔。
傅調的手指甚至給人有那麼一絲絲擰成麻花的錯覺。
炫技,炫技,以及更多的炫技!
讓炫技成為音樂的支柱,讓音樂性作為骨肉包裹住炫技的空隙。
超越常人想象完美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在傅調的手中呈現。
不管是路人,還是樂評人,全部都為傅調音樂之中所展現出來的作品所折服。
這個就是傅調。
這個就是李斯特。
這個就是炫技!
傅調對外其實很少會演奏一些炫技的作品。
例如肖邦,貝多芬,這類作品傅調基本上都是從詮釋出作品的本體出發,儘可能低讓音樂表現的更為漂亮,觀眾更能帶入。
因此會有一些不太懂行的人在外面暗戳戳地說傅調不喜歡演奏技術類作品。
原因就是因為傅調的技巧不太行,他對於這種技巧類作品的掌控程度非常非常低。
技巧對於傅調而言太難了,他只能去從音樂的美感出發,而並非技巧方向出發。
很多人都這麼說,畢竟傅調從來沒有在外人面前演奏過一些真正的技巧作品。
比如野蜂飛舞,比如李斯特的鐘,比如拉赫馬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傅調很少會演奏這類作品。
但是現在,從盡頭的演奏之中,傅調向著所有人證明了一點。
那就是他會演奏技巧類作品。
他對於技巧類作品的詮釋遠超常人想象。
不僅如此,他甚至可以將這類作品演奏的更為絢爛。
只要他想,他可以比任何技巧型別的演奏者更為炫技。
而他不演奏技巧類作品,僅僅只是因為……他更喜歡樂曲本身。
因此,他才會演奏出如此,完全由技巧堆砌而成的,充斥著音樂性的作品。
沒有最炫技,只有更炫技。
在音樂的即興部分,傅調徹底放飛了自我,無數眼花繚亂的技巧在傅調的手中被不值錢地砸了出來。
炫技的程度在這一刻達到了巔峰。
完美!
太完美了!
在場的所有人全部沉浸在傅調所構建出的炫技地獄中,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炫技,逐漸沉淪。
在如此的音樂之下,傅調的手指終於又了一絲絲的停歇,隨後以最為沉重,且如迷霧一般的音色,按下了最後的和絃。
梆!
伴隨著和絃的終結以及空氣中瀰漫的音色,隨之而來的,便是眾人無法抑制的。
“Brav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