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儒嘴角上揚,“切,我又不是什麼君子”
收拾完了以後幾人就趕緊下山了,申時的陽光雖然沒有中午的大,但是中午積攢下的熱量還未散去,加上刺眼的陽光,竟然還有些熱。
在龍辰二人去書院之後,李沫儒就拉著張富貴說道:“富貴,要不咱現在就去鐵匠鋪看看,反正現在天色還早,怎麼樣?”
張富貴說道:“但是!鐵匠鋪有點遠啊,咱可能才到哪兒就得回來了。”
“沒事,你就當陪陪我嘛好不好。”
趙富貴嘴角微斜,說道:“那你叫我一聲哥哥,我就和你去看。”
李沫儒想都沒想就直接叫到:“哥哥,我的好三哥,我最最親愛的好三哥,你就陪我去看看嘛。”一邊你說還一邊拿臉往張富貴臉上蹭。
張富貴一把把他推開,“好好好,走走走,趕緊走,我陪你去還不行嗎,你不要再噁心我了。”
李沫儒瞬間就直起腰桿,把手搭在張富貴肩膀上,笑道:“還是我三弟知道心疼我。”
張富貴白了他一眼,“你說什麼?”
李沫儒連忙用手打了打自己的嘴唇,“你說什麼呢,是三哥,三哥,我的好三哥。”
就這樣二人一路上有說有笑地朝著鎮上的鐵匠鋪走去。
鎮子上的步行道是由青石板鋪成的,聽老一輩的人說,這些青山板都是從李沫儒所謂的後山哪兒背來的。
小鎮被五六條河道分割成好幾塊,聽說這些河道都是先輩們一點點挖出來的,李沫儒每次聽老人說起小鎮的歷史的時候,心中都是油然起敬的,當然就油然起敬一會兒,一會兒就沒了。
兩人朝著東邊走,鐵匠鋪就在古鎮東邊最遠的地方。
兩人先上了第一道拱橋,從西面進了古鎮後,一直都是青石板路,直到到達落雁塔之前,落雁塔算得上市小鎮的地標建築了吧,足足有十幾丈高,尤其在大雁南歸的時候,上面停滿了歇腳的大雁,美極了。
大雁塔有八個角,有十幾層,聽老一輩的說,整個大雁塔都是用傳統的木工榫卯結構搭接而成,是古鎮方圓幾十裡最高也是最美的古塔。
塔裡有誦經的和尚,李沫儒之前就聽說大雁塔裡面除了有佛骨舍利之外,還有一顆巨大的夜明珠,當人們虔誠拜佛的時候夜明珠就會亮。
但是這麼多年來,李沫儒從來沒見過老人們嘴裡的夜明珠,他常常想,是不是古鎮的人拜佛都不夠虔誠啊,還是說根本就沒有夜明珠。
他覺得不虔誠的可能小,因為他常常看見大人們帶著一大堆東西去拜佛,什麼豬頭啊,香啊啥的,而且和尚到鎮上化緣的時候,鎮上的人也總是會給他們一大堆吃的,李沫儒覺得在沒有比他們更加虔誠的了,他們甚至還花錢在塔裡面脩金身佛像。
對於金身佛像,李沫儒一點也不理解,山上也有道觀,道觀的神仙都是用泥像供奉起來的,而且道士也從不化緣,他們要麼就是自己種糧食吃,要麼就自食其力,做法事或者治病換取酬勞來買吃的。
同樣是修行,為什麼佛家就要弄的金碧輝煌,還說給錢是功德,積攢功德可以消災解難,李沫儒覺得這一切都是那些老和尚的胡說八道,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那些給不起錢的窮人豈不是連信佛的權利都沒有了。
再說了,古鎮上已經捐款了那麼多,他感覺鎮上的人已經足夠虔誠了,但是還是沒見過夜明珠亮起。
他每次聽到和尚在自己身邊說佛法的時候,總是會去插嘴,去問那些化緣的和尚,如果佛是為了拯救世人而存在的,那麼為什麼他不自己餵飽自己,反而要讓世人去餵飽他?還有,佛如果是為了度化世人,那和尚應該去到處度化惡人才是,而不是關在寺廟裡吃齋唸經,整天想著怎麼給他們信仰的佛鍍金身。
既然佛是憐憫世人的,那他要金身幹嘛?他要錢幹嘛?而且還只是空口說度化世人,還不如到家的治病救人來的實在。
雖然每次當他用這種話質問和尚的時候,總是會引起信徒和和尚的憤怒,但是他一點也不在意,佛家不是戒怒嗎?他怕什麼。
所以每次路過落雁塔的時候,他心裡總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寺廟的和尚總說大雁落在塔上是為了聆聽佛法,修行得道,他們稱大雁是佛前的送信人,而古鎮的不少人更是堅信不疑,所以他們經常會投食餵養。
李沫儒覺得什麼佛法不佛法的,說不定大雁之所以經常落在這兒就是因為這兒有吃的,跟這幫和尚一樣。
他拉著張富貴快步跑開大雁塔的範圍,朝著鐵匠鋪跑去。
大約走了一個多時辰,二人終於走到鐵匠鋪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