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城池的名字,若是遇到一些穿越眾的話,一定會大罵冷星河不要臉,只因這城池的名字,喚作:“長安”,其意為長治久安。
此時在這長安城的四周城牆上,則是一片片的“炎”字大旗。
而在長安城外不遠的一處小山上,正有著一座可以祭拜天地的露天祭壇在那。
冷星河及其所有的文臣武將,則全都在這小山上,至於一些士卒,則在小山之旁,維護著秩序。
其實冷星河原本的打算是在長安城中舉行祭天儀式的,但卻被諸葛亮等人否決了。
雖然那樣會更顯威嚴,但卻不能讓百姓們感受到,所以他們才選擇了這樣的一處小山,然後可以讓那些百姓前來觀禮,也算是收穫一波民心的手段吧。
卻說如今這祭壇下方的左側,則是站著以王猛、諸葛亮為首的文臣,而右側則是以薛仁貴、白起為首的一眾武將。
而此時在這祭壇之上,則是有著三道身影,靜靜的矗立著,這三道身影分別是冷星河、官雨萱及商香二女。
冷星河位於三人中間,身著九龍墨袍,頭戴黑色皇帝冕冠十二旒,立在祭壇桌案之前。
身邊左側立著的是身著紅色九鳳一雀袍,上繡朱雀鳳凰齊飛之圖,頭戴金色鳳冠的官雨萱。
身邊右側立著的是身著紅色天狐曜日袍,上繡天狐九尾嘯天之圖,頭戴金色天狐步搖的商香。
下方一眾文臣武將,均是光鮮亮麗,一身華麗至極的衣服分列兩側。
左手起第一位乃是諸葛亮,其後依次為:王猛、葛洪、賈詡、魯班、管仲、郭嘉、荀彧、徐庶、崔琰及其他歸降冷星河的文臣。
右手起第一位乃是薛仁貴,其後依次為:宇文成都、裴元慶、趙雲、郭子儀、白起、蒙恬、典韋、蘇定方、陳慶之、秦瓊、羅成、張合、太史慈、張遼、徐榮、公孫旌、李典、樂進、郝昭、郭盛等人及其他武將(此文武排序皆為修為高低相論,無關其他)。
至於下方一眾士卒,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白馬義從與白袍軍第一列,大秦甲士第二列,其他士卒均在維持秩序。
見到眾人皆已站定,王猛邁出一步,高聲道:
“稱帝大典,開始!”
諸葛亮聞言,同是一步邁出,手中拿出一卷詔令,高聲念道:
“玄歷四萬八千六百零一年,特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眾神,天之規則;
紫金一族,朝綱不立,百姓窮困,靈祥未見,外有塞外蠻族之欺,內有域外勢力之禍,然紫金一族只顧自身之福,而不顧萬物生靈。
今有星河上承天命,降於亂世,受百姓之苦,嘗禍亂之源,星河憤而興兵,東出興州,南下彥州,北拒蠻族,破亡靈,滅獸族,誅邪徒紫金一族於紫金帝都之外,遂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
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 神器不可以久曠,君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
星河只承天命,謹擇元日,與群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於爾眾神,必使生靈安穩,萬物順祥。
惟天尚饗,祚於炎漢,永綏宇內!
玄界眾生,當細耳聆聽,以惟天命!”
話音一落,冷星河直接端起一杯酒,對著天穹行了一禮。
而這段祭文則是由於諸葛亮的施為,化作了陣陣雷霆之音,自這祭壇之上發出,傳遍四方,綿延千萬裡,玄界眾生均是為此一驚。
因為從這聲音當中傳出的資訊來看,這可是發生在紫金帝國的事情。
而他們這些距離紫金帝國遙遠的地方都能聽到,可見這宣告之人的修為是有多麼強悍。
當然也不排除藉助外物之力,若是使用外物的話,那便是有著能夠傳音百萬裡的法寶,否則斷無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