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車隊行駛了一個時辰,終於到了傳說中的上林苑。雖然杜吳曾經在電視上看過關於上林苑的介紹,但是真正到了這裡,才發現上林苑不是一般的大。一眼望不到邊的圍牆,宛若一座大城,就那麼橫亙在馳道前。水衡都尉早就接到了皇帝要來的通知,率領上林苑一眾僚屬在跪在車駕之前。
上林苑始建於秦朝。秦滅六國之後,嬴政將六國十二萬戶富豪盡皆遷入咸陽,在渭水南岸依山傍水建了上林苑。十年後秦始皇在上林苑中建了阿房宮,只可惜楚漢爭霸時被項羽毀之一炬。上林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大漢建國之後,高祖皇帝曾將舊秦苑囿園池還作民田。後孝武皇帝多次擴建上林苑,現在的上林苑已經達三百餘里,就是大宛的名駿要跑一圈也要兩個時辰。此外,更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流經其中,工匠們依山傍水,建了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等四座大池,建章昭臺等十八座大小宮殿,因其太大,修建了十二座苑門。
水衡都尉明顯是想討好杜吳這位皇帝身邊的紅人,跟在平帝和杜吳身後,為杜吳講解起了上林苑的歷史。
站在建章宮的頂樓極目遠眺,亭臺樓閣、山水草樹,無一不讓人賞心悅目,杜吳讚歎了一句:“果然是八水繞長安的美景啊!”
水衡都尉趕忙奉承了一句:“博士所言極是,所言極是。”
平帝換了獵裝,帶著杜吳直奔走馬觀。杜吳心裡踟躕著,自己這騎馬的水平著實不咋滴,萬一一會兒皇帝要他跟著打獵可如何是好?
終究是多慮了,平帝才十四歲,長年長於宮中,弓馬武藝一竅不通,在看了幾匹駿馬後,還是明智地選擇了坐龍輦,卻賞賜了一匹大宛駿馬給杜吳。君臣二人便在太液池邊看羽林騎們搭弓射箭,將一隻只鹿或者獐子射殺,然後又縱馬呼嘯而去。
杜吳沉吟了一下,打斷了興致勃勃觀看的平帝:“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吾師有訓,做弟子的自然是無不遵從,請夫子示下。”自從得知可以親政之後,平帝可謂心情大好。
“陛下,眼下君弱臣強,親政大事要多加小心。假如宰衡發難,陛下又當如何應對呢?朝臣中站在陛下這邊的不多啊!”
“朕是天子,天子一怒,血流漂櫓,到時候獎罰有度,不怕他們不站在朕這邊。夫子可要多上上心啊,朕打算封你為司徒長史,明面上輔佐孔光處理政事,實際上卻是為朕的內應。可惜你入朝太短,朕曾經向太皇太后請旨封你為御史大夫,被太皇太后訓斥了一頓,唉,從那時候起朕就想親政了。”平帝小手一揮,有些頹廢地說道。
杜吳聽著聽著,頓覺心驚肉跳,平帝果然還是個孩子,如果真得如他所言,自己做了御史大夫,那豈不成了帝黨一派,非被王莽等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不可。
杜吳略施一禮:“謝陛下信任。臣沒有任何功績,又不是名門望族出身,三公的位子是萬萬不敢去想的。就是眼下這個博士的官職,也是做得戰戰兢兢的。”
平帝眼睛都沒離開獵場,自顧自地說道:“夫子萬事都好,就是太過謙了。豈不聞滿招損謙受益?”
杜吳啞然失笑,這句話還是自己教給他的呢,現在就活學活用了,這小皇帝果然夠聰明。
此時十幾匹白馬呼嘯而來,兩人不再說話,看著上林令帶人將羽林騎們打下的獵物一一撿起,呈到平帝面前,等待封賞。
出乎杜吳的意料,當太皇太后宣佈退出臨朝聽政,還政於君的時候,王莽一黨竟然沒有反對之聲,這讓杜吳很是詫異。
五日一朝的大朝會,杜吳站在未央宮外聽著大殿內的奏報聲。如果平帝真的親政了,那司徒長史可是個比千石的高官,就有資格進殿議事了。況且大司徒孔光最近身體越來越差了,今天都沒有臨朝,以後豈不是這朝政自己可以參與了?想到這裡,也不知道是福是禍。這段時間他經歷了很多事情,見多了人情冷暖,親歷了生離死別,想離開這個大漩渦,然而卻根本逃不出去。
未央宮內,王政君讓黃門署長唸了退政還帝的詔書,並決定十日後在長安城北築壇,為平帝舉辦親政大典。
眾臣山呼萬歲,杜吳也只好跟著跪下來。
行禮完畢,王莽出班啟奏:“啟稟太皇太后,啟稟陛下:自古天子親政,親政大典必要上達天聽。老臣以為,當立明堂,建靈臺,開祫祭大典,以此祭拜高祖列宗並昭告天下臣民。明堂者,國之大學也。靈臺者,觀天象之所在也。老臣意,可由太中大夫劉歆主事。他是本朝的經學大家,且對天文曆法頗有研究,足以勝任此職。”
王政君點點頭:“太中大夫經學研究成果名滿天下,宰衡所薦之人甚為合理。就依卿之奏。”
王莽繼續說道:“既如此,請於下月月中擇一吉日舉辦祫祭大典,上告蒼天,中告先帝,下告黎民。臣等散朝後即可安排人事。”
話音剛落,太常寺卿匡鹹出班啟奏:“宰衡且慢安排人事,啟奏太皇太后,啟奏陛下,臣身為太常寺主官,凡宗廟禮儀、天子祭祀之事,均由太常寺負責安排,就不勞宰衡費心了。啟奏太皇太后,四日前,也就是陛下宴請宰衡那日黃昏,天有異象,西北方向熒惑入月,主帝星不穩之兆。當夜臣夜闖筵席奏明此事,卻被宰衡命衛士強行拖出。臣乃九卿之首,食俸二千石,就是陛下要責罰於臣,也要依律交由廷尉府審理,豈能由宰衡如此胡作非為!且熒惑入月,本就是大災異象,需移於相。本朝孝成皇帝綏和二年,熒惑守心,丞相翟方進自殺殉國,然而翟方進德薄福淺,僅為孝成皇帝贏得一個月的福澤。今宰衡德高望重,恩威佈施海內,是移相的不二人選,請宰衡三思之。”
大殿之上頓時一片轟然。這是明擺著讓人去死,還把話說得這麼冠冕堂皇,真不愧是名臣之後。此二人,一個是位居三公之上的宰衡,一是九卿之首。一個是位高權重的皇親國戚,一個是儒生的精神領袖,誰都不肯讓誰半分。眾人開始在人群中互相交換眼神,隨時準備站隊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