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從文武兩列朝臣之間走過,見有不少目光看著自己,也在小聲議論。
來到自己的位置上,今天要等父皇來了才能開朝,又看向一旁的李泰,李承乾問道“他們都在議論什麼?”
李泰訝異道“皇兄不知道嗎?”
李承乾愕然,又問道“孤應該知道什麼?”
“因皇兄的一封書信,吐蕃大相祿東贊退兵了,西域于闐的使者就跪在朱雀門前,感謝皇兄出手相助。”
李承乾蹙眉道“孤還真不知道。”
李泰的胖臉掛著一些氣餒之色,低聲道“他們都在說皇兄一封書信就能讓吐蕃人退兵,東宮太子的情面當真可抵千軍萬馬。”
李承乾又看一旁,道“你知道這事嗎?”
李恪重重點頭道“現在知道了。”
雙手揣在袖子裡,李承乾面帶凝重之色,太極殿內的文武大臣還在議論。
隨著太監的一聲高喝,大殿之內終於安靜了下來。
李世民走到皇位前坐下,看著滿朝文武躬身行禮。
李績站出朝班,開始稟報著這一次潼關修繕的事宜,彙報著黃河的狀況。
因為黃河的水位下降,函谷關的戰略地位沒有這麼重要了,而關中最重要的關隘後移,現在的潼關反倒會在之後幾百年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承乾站在一旁,聽著朝中各部輪流向皇帝稟報事宜。
呈報時間最長的便是今年夏收的情況,關中又是豐收的一年。
魏徵站出朝班,彙報著這一次吐蕃人從於闐退兵的事。
一次又一次,吐蕃都想要向大唐展示一番它的肌肉,一次又一次地在挑戰大唐皇帝那敏感的高壓線。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站在下方的太子,他就站在兄弟三人最前方,此刻揣手而立,閉著眼一動不動猶如木雕,也不知道這個兒子在想什麼。
都說天可汗號令四方,現在兒子一封書信就能讓吐蕃人退兵,救了危難關頭的于闐。
雖說于闐很弱小,在西域也不如當年這麼風光了。
要論在西域夾縫中生存的于闐,如果有一朝一日它真的滅亡了,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像是情理之中的。
西域諸多小國之間相互吞併也是常事。
就連西突厥一個月換一個可汗那也不是什麼大事,已是家常了。
可吐蕃雖說貧瘠,但土地一點都不小,而且並不清楚吐蕃藏匿的兵力究竟有多少,牛進達還在派人查探。
太子一句話就能讓吐蕃收兵,是因他與祿東贊之間的情面?
此刻,作為太子的父皇,李世民心裡很糾結,甚至有點羨慕這個兒子的能力與人脈。
好在承乾也不是真的能夠號令吐蕃。
馬周站出朝班道“陛下,臣今日收到河西走廊的文書,有要事稟報。”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