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小子,居然開自己老爹的玩笑了。”腓特烈皇儲無奈而又開心的笑了。
話雖這麼說,約亨最終沒有逃掉“三堂會審”的結局。
這也算是約亨第一次在帝國高層面前的首次露面,而當包括威廉一世、腓特烈皇儲、俾斯麥、斯托施等一干大鬍子齊聚一堂時,還是很有一股懾人的壓迫感。
不過這對一向大神經的小傢伙毫無意義。不僅再次狠批了浪費稅金的蚊子船狠狠的震撼了一下這幫大鬍子,而且更是在這幫大鬍子在手驚嚇之餘順便詢問對其他德國艦船的看法時“膽大妄為”的把1878年開始陸續竣工的新銳——薩克森級鐵甲艦和俾斯麥級輕型巡航艦(注4)狠狠批了一頓。
“陛下,殿下,首相閣下,海軍大臣閣下,各位先生們,1870年9月9日,英國人7787噸的鐵甲艦在掛滿帆的情況下在風暴中沉沒,這件事情徹底拉開了蒸汽動力替代風帆動力的序幕,而現在蒸汽動力逐漸成為海軍動力的主流的情況下,新銳的俾斯麥級巡航艦還裝備著風帆,而其只有只有12.5節的航速作為巡航艦更是失格的,我知道各位當中有些人還是認為艦船動力不能沒有風帆,機械動力只能作為輔助,但是靠風帆是跑不出高航速的!機械動力的技術進步會讓軍艦的航速越來越快,所以即使風帆有這樣那樣的優勢,但是未來航速是重中之重!至於風帆艦,我們可以用他們來做訓練艦嘛,在一艘有著複雜索具操縱複雜的風帆艦上與風浪搏鬥有利於提高我們計程車兵們的能力和勇氣嘛。”知道現在還有一大票老頑固是風帆派的忠實粉絲,因此約亨不能一棍子把風帆打死,所以只好拿航速說話,順帶給風帆艦找個出路,好讓老頑固有個臺階可以下。
“阿爾佈雷西特閣下所提出的海軍需要進攻性艦船以保護商船,另外在海外駐紮的區域也需要艦船保護,那麼1872年11月提出的海軍建造計劃很顯然是圍繞這個思路來進行的,而這個計劃也很務實,可行性極高,到目前為止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阿爾佈雷西特閣下提出的海軍戰略任務定位很明確也很符合帝國的情況。”約亨停頓了一下,向海軍大臣點頭示意,而海軍大臣也微笑的點頭回禮。
“而其中最核心的滿足航線維護,海外保護的船隻應該是能夠快速部署的高速艦艇,他們應該是能在最快的時間趕到並且維護我國海外權益的艦艇,1877年建造的兩艘萊比錫級接近16節的航速還算是令人滿意的,但是現在陸續完工的6艘俾斯麥級12.5節的航速而1875年計劃中的現在已經準備開始建造的卡羅拉級13.7節的航速根本無法滿足維護我國海外權益最根本的速度這個要求,我們的艦船不能很好執行我們的海軍戰略,這是一個遺憾。”約亨緩緩搖了搖頭。接著說“作為長期海外駐紮的警備類艦艇(注5)那就更不合理了,我們現在連海外基地都沒有(注6)。而且就算我們有了海外基地,也應該駐紮高速艦艇以便在以基地為圓心快速出動,擴大我們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停頓了一下,看了看這些大鬍子們不斷變換的臉色,發現沒人接茬,估計是沒有海外殖民地這事刺激到了這幫大佬,約亨又自顧自說了下去
“再來說說我們的薩克森級,其實薩克森級的效能資料其實算是相當出色的了,但是有幾個問題。
主要是火力利用率問題,薩克森級有6門260毫米克虜伯炮,看上去效能強大,但是,無論向前還是向後,只能投入兩門主炮,而向兩側只能投入4門主炮,因此向前或向後,火力利用率為33%,而向左或向右,火力利用率為66%。如果薩克森級前後都裝備雙聯裝露天炮臺(注6,那麼我們只需要4門主炮就可以同樣是向前後投入兩門主炮,左右投入4門主炮,前後火力利用率為50%,左右利用率為100%,而且我相信去掉中部的中央炮房,節約了炮彈提升和炮臺旋轉裝置,減少了裝甲佈置區域,價格應該會下降才對。而且你們要是非要裝6門炮,那麼就直接裝3座雙聯裝旋轉炮臺,向前後射擊火力不變還是2門,但是側舷射擊能投入6門主炮。”約亨趁機現在就開始兜售中軸線火力佈局了。
“其次是那4根菸囪,且不說4座煙囪是否是必須的了,就算使用彎曲煙道將並列的煙囪進行合併變成兩座煙囪也能節省大量甲板空間吧?很顯然,過於直來直去的設計而不知變通在很大程度都會造成利用率的浪費。
第三就是撞角,海軍的每一艘艦艇都是價格昂貴而且是造船工業的最高技術結晶,而想當然的設計不僅不會有利於作戰能力,反而影響艦艇效能。我知道,利薩海戰奧地利人人那兇狠一撞一下子幹掉了義大利人的軍艦,這讓之後海軍發展中認為衝撞戰術極為有效。然而時代是在發展的,艦船設計師不僅應該從以前的成功設計中吸取經驗,更應該有看向未來發展的超前思維!隨著動力系統的進步,艦船的航速越來越高,隨著火炮技術的進步,艦炮將會射的越來越快,隨著觀察手段的進步,炮彈會落的越來越準!安裝撞角,看上去有利於艦艇進行在近距離衝撞中擁有優勢,但是仔細想想,薩克森級只有13節的航速,她能去撞誰?敵人呆在那不動等你來撞嗎?而如果敵人喪失了動力,那麼你幹嘛還去撞他?直接打靶不就好了?撞擊了以後我們英勇的海軍士兵是準備打接舷戰嗎?奧地利人在利薩海戰中的撞擊結果雖然輝煌,但是也暴露了他們在炮戰中無法解決問題的尷尬,然而在我們的火炮越來越強,越來越快,越來越準的情況下,這種尷尬發生的機率也會越來越小!那麼需要我去撞擊解決問題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少!那麼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設計不僅根本用不上,而且撞擊了以後且不說敵人會不會被撞沉我不知道,但是我們自己的艦艏肯定會破損吧,那麼是否會影響之後的航行能力?是否會影響之後的作戰能力?
噸位利用率,火力利用率,空間利用率等等等等,海軍的艦艇作為投入大,技術高,週期長的工業最高成就,而且艦船的設計不僅要做到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是優秀的,而且還要有足夠的前瞻性,讓他隨著技術的進步不至於落伍的太快。各方面的平衡考量和有著遠見的設計,是非常考驗設計師的思路的。而簡單而粗暴甚至想當然的設計往往會導致極大的浪費。所以先生們,請記住這個詞,前瞻性,我們需要這種前瞻性。
各位先生們,我認為,更符合任務需求,設計更合理,效能更均衡,噸位利用率和火力利用率更高的艦船才能滿足我們德意志帝國的海洋戰略,海軍大臣閣下的提出的合理方案,自然要優秀的艦船才能與之相配不是嗎?以上都是我的一點個人的想法,希望不恰當的地方請先生們見諒,謝謝各位。”
“約阿希姆殿下,您的想法非常非常出色,我是陸軍出身,我不懂海軍技術,但是如您所說,優秀的艦船才能滿足我德意志的海軍需求,我曾經聽腓特烈皇儲殿下說您對海軍艦船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而且喜歡收集各國艦船的資料,我想如果您願意的話,可以多來海軍部做客,相信您的想法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發。”看樣子被約亨在皇帝陛下面前小小的拍了一下馬屁的海軍大臣閣下看上去心情舒爽,自然也投桃報李的回應到。
而其他人見海軍大臣都表示肯定,自然也跟著誇讚起來,就連老古板俾斯麥也說了幾句殿下真是天資聰穎的馬屁話。
看著這個面對著周圍的馬屁聲故作姿態板著臉做虛心狀的小兒子,腓特烈皇儲欣慰的笑了。
注1:阿爾貝特·威廉·海因裡希,腓特烈三世的二子,15歲時成為榮譽海軍軍官,1878~1880年進行了環球旅行。
注2:就是北洋水師六鎮中的鎮北、鎮南、鎮西、鎮東,這4艘也被稱為鎮北級,後來的鎮中、鎮邊不是1879年這一批的,為後來追加購買的。埃普西隆級是在英國建造時的稱呼。
注3:阿爾佈雷西特·馮·斯托施,1872~1883年擔任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大臣,擔任海軍大臣時是步兵中將軍銜,但是這位陸軍出身的海軍大臣奠定了德意志海軍的基礎,第一個規劃德意志海軍建設的人。是真正的德國海軍之父。
注4:此時德國海軍內部還沒有巡洋艦這個分類。
注5:1871年的德國海軍發展計劃中對德國海軍的任務定位中包含海外警備,說實話我是不明白連殖民地都沒有的德國人有必要發展長期駐紮在外的警備類巡航艦嗎?
注6:德國到1884年才有了第一塊海外殖民地德屬西南非洲。
注7:圖片參見技術相關:歷史上薩克森級露炮臺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