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把他們逐出大唐?”李隆基心疼,自己家的好東西被別人給偷走。
“閉關鎖國要不得,用經濟實力拉開距離,別人追不上咱們。
社會的發展在於全體系,技術人員是寶貴的財富。
咱們發展一年,別人十年不可得。”
李易為李隆基寬心,別怕,咱們的技術不走彎路。
咱們哪怕生產一根螺絲釘,別人想仿製都仿製不了。
咱那個車床,給別人,別人拆了學,等在組裝上,精度保證掉。
“尋個地方喝啤酒。”李隆基心情變好,無聊,拉李易去喝酒。
倭國隊伍還未吃飯,正在逛。
城南一大片地方由李家莊子掌管,哪怕李家莊子不管的地方,依舊學此處的運營方式。
從風格上,所有的全一樣,難以分辨李家莊子從何處分界。
切片煎的香腸、涮串兒、煎餅果子、價錢不貴的青稞冷麵、小麥粉放雞蛋烤的小蛋糕、放了蔥花和醬的幹豆腐卷……
加上油炸的各種麵食、豆子等。
南田家的人一路走一路吸鼻子咽口水,香。
比昨天吃的碼頭上的六個菜厲害,大唐好有錢,平時吃這些個東西,自己不認識。
南田和子拿出錢,一個族人發一百錢:“會說大唐話的人領頭,各自找想吃的東西,我們到前面的河邊吃。”
眾人拿了面值不等的兌換券找人一同買東西,能說幾句大唐話的人身份立即變得不同。
大唐的人招待倭國人與別人一樣,沒有歧視,習慣了,長安有許多別處來的人。
倭國人不懂,賣東西的人耐心地交流。
小半個時辰,眾人來到河邊,河邊擺放了許多棚子和桌椅。
旁邊有垃圾桶,有人負責收拾桌子,吃完飯的人直接離開,不用管。
一大群人選鄰近的地方坐下,各自拿著東西交流。
有的不拿荷葉盛放,直接上陶的盤子、碗,還有竹筒。
“和子,餐具能拿走?”一個族裡的人認為自己找到了發財之路。
下道真備趕緊警告:“不能,有人看著,吃完了放在桌子上。”
“我拿個筐,悄悄塞筐裡,躲著別人呢?”另一個人從技術角度出發。
“那叫偷,餐具不準拿走,偷餐具和偷別的東西有什麼區別?”
下道真備看向南田和子,意思是你的人你不管?
“大家好奇,並不會真偷東西。”南田和子知道情況。
“我們把餐具拿過來,到時候誰是誰的怎麼收回去?”終於有人問出關鍵問題。
“餐具形狀、大小、花紋不同,有的上面專門刻了號碼。負責收餐具的人清洗好,分好類,每個攤位到時候去取。”
騰原馬養總來這裡吃飯,特別熟悉。
“為什麼不每個攤子自己收和洗?別人洗要給錢吧?”南田家族人想到收餐具的不會白乾活。
“自己清洗需要單獨的地方,處理食物的時間少,還浪費清洗用的東西和水。
節省的時間和精力所獲得的利潤,遠遠大於僱傭專門人員的費用。”
騰原馬養認真講解,顯然他刻意瞭解,從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