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過幾年,陛下找來的學醫之人和京兆府冒出來的那麼多人,大唐遍地能瞧病。
宋璟透過額外給政事堂加的玻璃窗戶看外面,陽光斜著照進來,光線中有細小的東西在動。
“李易似乎總能找到平日看不見的塵埃,他像不像太陽光?”宋璟給出個很高的評價。
“他陰損著呢,跟太陽比?他自己不動手,出主意折騰我們。
我看新的秈稻他種不好了怎麼辦?他可是誇下海口,在關中一年兩季秈稻,還能追種一次其他作物。
給他能的,地不需要整?稻根不用漚和翻?時間耽誤了。”
畢構如今學到了不少知識,知道為什麼不能趕著稻子和麥子的生長週期連續種。
割完了,剩下的稻茬和麥茬影響下一次種植,一般都是放水漚泡。
不然按照新弄回來的稻種,在南方,一年可以收穫六次。
說是生長週期五十天,加上收割和翻地的時間,六次沒問題。
而關中地區,給出八個月的時間,豈不是能種四回?
實際上不行啊,差太多了。
“隆擇你幸災樂禍,小心李易知道。”宋璟開玩笑。
“你們不說他上哪知道去?老夫就要看看他怎麼種的。”畢構較真,他不信。
“趕緊把民間的郵政弄出來,再去管李易要郵票,郵票先發下去,等下次驛站要郵票的時候把第一次賣郵票的錢帶回來。”
蘇頲不去考慮關中水稻怎麼種的事情,擺在眼前的是驛站一旦佈置好,得立即發揮作用。
大家都在等,知道十里一驛有多厲害。
一旦驛站全部設立完畢,百姓出行就有了安全保障。
驛站對百姓開放,只要在不是偏僻無人煙的地方走十里,就會有一個驛站供安身。
至於說有路不走,非要翻山,好幾百裡遇不到一個驛站,那就沒辦法了。
之前還說怎麼讓大唐其他地方的百姓如京兆府一般有個喝熱水的地方。
這不就有了,十里不遠,甚至可以提供黑麵包。
比如三分之一個黑麵包,百姓有吃有喝,拿著自己的戶籍憑證和公驗。
驛站的人要記下來,麵包給誰了,寫上,不然會出現虛報的情況。
三個人商量起驛站幫助百姓的細節,夏天和冬天是否提供住宿,給麵包的時候給多少。
麵包裡要不要放一點鹽?或者是驛站提供鹹菜。
如何入賬,怎樣防止驛站的人謊報、虛報、貪墨。
一件件事情都需要完善,還找人來一起想。
郵票沒問題了,需要給李家莊子的郵票印刷費。
“就給他個本錢,不許他私自印刷往外低價賣。”
天將將黑的時候,準備下班,畢構作總結。
在一群人的面前他對李家莊子表現得十分強硬,一副我能夠壓制住李家莊子的模樣。
宋璟和蘇頲低頭,其他官員點頭,反正你是宰輔,你說啥咱們就聽著,你厲害。
“今天就這樣,諸位回家,今晚李易能回莊子,明日早,老夫去與他說,定要叫他知道規矩。”
畢構很滿意,散會,他乘車回家,盤算今天晚上家中會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