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燈與暖水瓶,京兆府相對飽和,一般是等有商人過來買幾十個、上百個那樣的情況。
至於熬油剩下的大量油渣,莊戶們早吃膩味了,會放在免費的湯裡給人喝。
陸續回來的錢是幫別人支付購買衣服、買其他東西、租賃手搖磨面機的錢。
兩萬來匹牛馬的租借沒幾個錢,幫京兆府經濟發展了。
畢構都算不出來李家莊子的收入與支出,他還擔心,問:“養俘虜的錢可夠?”
“夠,俘虜去幹活,我不供飯。”李易一副我省了的樣子說。
“唉!他們很能吃。”畢構難過了,俘虜免費工作,他出的飯錢。
“他們同樣幹活有力氣。”李易不服氣,戰爭中的俘虜,身強體壯。
“既然你有錢,我回去時帶著,要給華州和同州各五千緡,戶部賣地只能拿到九萬五錢緡。”
畢構說起九萬五千緡的時候,給李易一種他已經看不上眼的感覺。
九錢五百多萬錢啊,去年全大唐收入將近四天的量。
李易笑了:“老畢,從二月到七月,戶部收稅賺了不少錢?”
“不是很多,到處都要花錢,我這個戶部尚書,不容易。”畢構要哭的樣子。
“那是多少?”李易追問。
“二百九十多萬,怎麼滴?”畢構瞪眼。
“緡是吧?二月到四月,還有大棚蔬菜稅收支撐,四月之後,黃河可以運輸了商人們湧入。”
李易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他還知道等過些日子南方的糧食收了,開始轉運的時候,冬季前又有一個爆發期。
然後冬季大棚蔬菜價格低了,數量增加了,還是可以收很多稅。
包括京兆府重新測量土地額外給的,今年的稅,可以比上今年的全年租調收入。
“現在朝中不怕打仗,有錢。”畢構露出笑容。
一百八十萬緡花出去,算是投資,修水網、村村通的陸路、給百姓蓋房子。
得到了名聲,更有實際好處。
明年春天河一開化,效果就看到了。
“好啊,但能不打,還是不要打,以防守為主,連年打,把那邊的折衝府兵都打沒了。”
李易又擔憂李隆基想主動出兵去打吐蕃。
吐蕃現在的地方打還行,越往裡海拔越高,戰士喘不上來氣。
他又不能可能無限制地提供氧氣,一人戴個氧氣瓶去打?
“你不打他們,他們也會打過來,先下手為強。”畢構現在支援戰爭了,因為有錢。
“咱們附近太白山不錯,不如選要去打吐蕃的軍隊,攀登太白山拉練,至少那也有三千多米的海拔。”
李易在考慮如何練兵,如果能適應太白山峰頂的高度,並且作劇烈運動,穩定了,打吐蕃勝利的機率便大。
眼下打吐蕃的時候,從大唐其他地方調的兵明顯受氣候影響。
最能打的是當地的兵,他們適應。
比如松州,最高的地方岷山五千五百多米的海拔,松州城海拔兩千八百多米。
他們就能主動打進吐蕃,而羽林飛騎,屬於專門練的強兵。
如此才行動成功,抓了吐蕃不少人,正在那裡談判,換大唐被抓的百姓回來。
畢構不出聲了,在那裡考慮情況。
“有道理呀,練兵,在太白山練兵,冬天的太白山很冷,和吐蕃那裡一樣。”
畢構露出驚喜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