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吐蕃、突厥、契丹與大唐是敵對關係,他們仍舊有人在大唐負責外交。
很自然的,外交人員負責情報收集。
已往他們收集到的情報大多數是某一個官員、某一個外戚的情況。
包括皇宮裡的事情,大唐的皇帝喜好什麼。
從去年開始,他們收集到的情報更多的指向了李家莊子。
說李易前天拿出來什麼利農的東西,自己畫圖紙,派人送回去,實物不能帶,會被攔。
說李易昨天拿出來什麼東西了,繼續畫圖紙,傳回去。
說李易今天讓百姓一起去鑿冰賺錢,還有在冰上站得更穩的工具及鑽冰的工具。
說李易又叫長安百姓揉泥巴賺錢,百姓日子好過了,有閒錢了。
說李易製作出來的煙花可以用在軍事上炸敵人,很厲害,買了也只能被人盯著放。
說李易帶著莊子上的雞鴨趕到河南府,太行山以東的大片地方出現蝗災,雞鴨在應對。
還沒消停兩天呢,傳出來個更嚇人的事情,李易弄出了把人帶著飛天的大球子。
百姓能想到的事情,各國派來的使臣又怎會不知。
這大球子可是要人命嘍,大唐軍隊大量準備上,自己那邊該怎般應對?
雙方說好的佈陣,再尋找機會廝殺。
結果大唐的飛過來一片,專門尋找旗幟攻擊,還指揮個屁呀。
不行,不能讓大唐有,不,是不能只讓大唐有,我們也要。
各國使臣不管是要跟大唐打的,還是要與其他人打的,紛紛惦記上了新的東西。
“百工們解散就對了,留著沒用。”姚崇跑到天上人間吃飯,今天三個人,魏知古沒來。
“元之,不要總想了。”盧懷慎勸。
他明白姚崇因百工的事情操了多少的心、鬧了多少的心。
“現在滿城傳,我等未見實物,當想個辦法。”張說把話題轉到正事上。
“可帶人飛起來的球子,一定有其弊端。如放飛的燈,只能隨風而動。”
盧懷慎跟上話題。
姚崇眼睛看向外面的燈籠光:“能殺多少人老夫不清楚,老夫只知道,但凡風往敵人那吹,敵人必然提心吊膽。
若白日還好,晚上風吹,將士可還能安心歇息?哪個不怕黑夜中被偷襲?”
姚崇發現球子的威懾力可能比實際戰鬥力大。
“最好是不好仿製,不然寧願不製造出來裝備軍隊,也不能叫敵人學去了。”
盧懷慎說出自己的想法,他怕吐蕃和突厥沒事用熱氣球到大唐搗亂。
“風太大了,吹遠了,球子還能飛回來?”
張說皺眉頭,孔明燈他了解,還放過。
風箏放過,需要有線連線,球子連線繩子,需要多長?
“沒見到東西,無從說起,問陛下,拿一個到宮中看看,吃飯。”
姚崇發現眼下商議不出什麼,乾脆不說。
莊子在吃飯,五百羽林飛騎各自去打飯菜,討論的話題是熱氣球。
“今天我上去的時候,在二十丈的高度,風朝東吹,結果升到三十丈,是往東南吹,五十丈時又吹向西了。”
“我也發現了,不過我是十丈的時候向北吹風,五十丈西北。”
“是不是高度差別越大,風吹的方向改變越明顯?”
“明天再看看,飛高一些,如果真那樣,我們調整高度,豈不是能改變方向。”
羽林飛騎們在聊天中發現了秘密,只要熟練掌握高度和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