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趙明誠收到信。
看著上面:趙公子親啟幾個字,他心跳不自覺的加快了幾分。他本以為還需要幾日才會有答覆,不曾想如此之快。昨日提親,今日便有了答覆。
趙明誠小心翼翼的拆開信來,他先看見的是李格非給他的信,至於李清照的那薄紙反而還留在信封中。
趙明誠細讀李格非給他的信。上面無非就是激勵他在太學之中有大的成就,什麼對於婚事一字不提。
趙明誠不解,莫非自己遺漏了什麼?或者李大人就是叫自己努力?他不解便又仔細的觀讀了一遍 結果還是那意思,上面關於親事真的是一字未提。
趙明誠百思不得其解,李大人此舉到底何意?
趙明誠正準備把李格非的信放回信封中,可是一張薄紙滑落出來。
趙明誠好似發現了什麼新的大陸一樣,他激動的拿起並小心翼翼展開來。
入眼便是一串娟娟小字,字中又帶著一點灑脫。
趙明誠心中一喜:莫非這是李姑娘親筆?俗話說:見字如見人,趙明誠此時或許已經想象出李清照的容貌來了。
趙明誠一時間不知亢奮多少,他看向詞題。
“《點絳唇》,好名!”
趙明誠忍不住高聲讚歎一句。
接著往下第一句入眼。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芊芊手。”
這一句讓趙明誠彷彿看見了一個女子正在鞦韆上回蕩。
看向下句。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趙明誠嘴角微微的一翹,這兩句讀起來倒是很歡快。
可是不知為何,趙明誠反而隱隱約約的讀出了有一點驚慌失措的感覺,但是這兩句詞中並沒有一個驚慌失措的詞。
莫非自己感覺錯了?
他看向下一句。
“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
頓時趙明誠好似剝開雲霧窺探到了廬山一樣。
他明白開始為什麼自己有一種驚慌失措的感覺了。
他讀到這一句,彷彿看見了一個女子閒趣的坐在鞦韆上。這時候有客人來了,她驚慌失措的站起來把手中塵土搓去。慌亂之中她鬢髮上的金釵落下,因為著急躲藏所以並沒有時間去撿起。
趙明誠不自覺的笑了起來,這“見客入來”的一句沒有驚慌之詞,卻給人驚慌之感。
趙明誠回神看向最後一句。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妙!妙啊!”
兩個妙字已經表明了趙明誠對這一曲《點絳唇》的評價。
雖然短短數句,可是卻完美的描繪了一個閒情的女子,因為客人到來的急慌,以及想要窺探一二的小心翼翼。
趙明誠反覆念讀了十多遍還是感覺餘味無窮。
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趙明誠若不是因為蠟盡,恐怕都還沉醉於此詞之中。
他回過神來,小心翼翼的疊好這一張薄紙,然後與自己的那些金石,書帖收錄了起來。
晚上躺在床上,趙明誠腦海裡不禁又浮現出這一曲《點絳唇》來,徹夜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