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戶甄姓人家,其幼子甄書寺倒是位人物。本座早年下凡遊歷,機緣巧合與之相遇,觀其身充盈浩然之氣,且掐指一算,方知其子一生坎坷,命運無常,便有意點化。”
這個故事開頭倒是有趣,我來了興致,細細聽著天后講述。
“果然,此子甚為聰慧,髫稚之年,便作《老來歸》一首,名動京江城,又是幾年,家中長姐入主西宮。束冠之年,更是憑其才智步入仕途。高榜提名時,洞房花燭夜,人生好不快哉。”
“天下自有花無百日紅的道理,料想這甄書寺往下的日子怕不好過。”我猜測到。
天后應聲,繼續說道:“其子生來順遂,哪曉得什麼人心難測,仕途之道。一年後,其長姐便薨死宮中,父親因遭奸人陷害,病死獄中,其母更是深受打擊,當場氣絕而亡。再說他屋裡那位嬌妻,因生得貌美,慘遭侮辱,以一條白綾結果了自己,彼時,已孕三月有餘。”
夙合由是拍桌,怒斥道:“當真是慘,早聽聞人間最是磨難,不成想卻是條活路都不給。”
天后輕抿一口茶,道:“人生來就是受苦的,這也是他的造化。家破人亡,無人可依,我見他著實可憐,便化作一和尚,欲點化其心,不成想,他卻無此意。”
講至此,我心中暗道:這甄書寺若是真有慧根,怎就不得點化?
正想著,天后玉指輕劃,桌上立現筆墨等物,我與夙合皆起身,默默看著天后書寫。
莫言紫蟒玉滿床,
何處吟嘯枷上身。
峭峭寒風獨相伴,
悽悽凜雨自成迎。
道是蕭瑟無處去,
人間四月是歸來。
我依字讀著,輕問道:“天后娘娘,這便是甄書寺的回答?”
天后點頭,我自稱歎:這位甄公子何須點化,已是看破紅塵,返璞歸真。日後再遇何事,皆可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去。
猛的,我想起當日與弋空在人間所遇的那賣包老頭兒,不由脫口而出:“人間有味是清歡。”
“自是無風無雨亦無晴。”天后言道。
人生豁達如此,怕世間並無幾人,可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若達此境界,何須在乎什麼成仙成佛,已然天人合一,大徹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