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曹丕率三路人馬南下伐吳,聲勢浩大,諸君有何退敵良策?不妨暢所欲言。”
孫權將話題轉到了今天的重頭戲上,沿江佈防、調集軍隊資源的事情自然一直在做,此時發問一是集思廣益、查漏補缺,二則是明確一下具體的防禦策略。
“大王。”仍是孫邵率先出聲,“曹丕雖為三路大軍,今已退兩路,只餘東線一路尚需略作計議而已。”
“哦?”孫權一挑眉,問道,“願聞其詳。”
“呵呵。”孫邵起身,喚人取來佈防地圖,“大王請看。”
孫邵走到圖前,眾人一同看向地圖,只見上方畫著三條紅線。
孫邵道:“此前曹魏伐吳,歷來聚重兵於一路,意欲集中兵力攻破我一點。渡江雖難,然若一點被破,其餘沿江佈防皆形同虛設。
“曹軍若突破沿江防線,大軍南渡,屆時倚仗其騎兵奔襲、野戰優勢,只恐縱橫於吳地,再難阻擋。”
眾人點頭,這歷來便是曹軍伐吳的戰略思路,並不新鮮。
“然而,也正是由於曹軍此策,我江東方可集中有限兵力,集中防禦。曹軍軍勢雖眾,卻受限於地形地勢無法排開,空有大軍而不得施展。”孫邵繼續道。
“只是如今,曹丕伐吳分兵三路,想來卻是吸取了此前的教訓。如此一來,我東吳也只得分兵而守,總兵力不如曹魏的缺陷便暴露了出來。”
孫權思索片刻皺眉道:“先生所言有理,曹丕麾下亦不乏高明謀士為其獻策啊……既如此,為何先生又說三路大軍已退其二?”
孫邵笑道:“分兵來攻雖是善策,然北軍伐吳不過三條路線而已。”
說罷他指向最西側的一條紅線。
“西路,經襄陽郡與江夏郡北發兵,於荊州攻我江東。若成事,則可順江長驅直入,旦夕之間便可達我江東腹心之地。”
這也是為何孫權憂心關羽,甚至更甚於曹魏的原因,佔據長江上游、又有成熟水軍,對東吳的威脅太大了。
不過此時嘛……
“哈哈哈。”眾臣連同孫權一起,皆忍不住笑出了聲。
你想無視荊州關羽,直接攻打江東的夏口、武昌?
那怕是還沒睡醒……
“樊城經當年一戰,至今未曾完全修繕,曹魏西路軍自保襄樊之地尚且困難,要如何自荊州攻我?”孫邵擺擺手,“西路兵馬不過是為了防備關羽而布的守軍,做不得數。”
而後他又指向中間那條紅線。
“此處,便是歷來曹魏伐吳必取之所,濡須了。”孫邵表情嚴肅,但並不顯得沉重,“周泰將軍雖身體抱恙,然大王可命新城亭侯朱桓前往協防,定可保濡須不失。”
“朱桓?”
“不錯,新城亭侯朱桓膽略過人,正可於濡須抗擊曹魏主力。且其善養士卒,輕財重義,麾下部隊可稱強軍,再加上週泰、徐盛等部,濡須地勢險要,當萬無一失。”
在濡須怎麼憑藉築塢防禦北軍來犯,對濡須守軍來說再熟悉不過,此前即使面對曹操大軍亦從未失守。
孫權被孫邵這麼一說,心中倒是踏實了不少。
“何況,臣以為荊州關羽必不會坐失良機,襄樊難以久持。曹魏若失襄樊,則宛洛難保,其中路兵馬屆時自退,大王無需憂慮。”
孫權點點頭:“嗯,卿所言有理。如此說來,曹丕此二路兵馬實不足為慮……那東路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