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秉寬親至鴉鶻關,形勢已明朗化,不少部族其實暗地裡已經跟朝廷表達了歸順之意,也願意接受大明新的安置之法。”
李東陽他們馬上聽出來。
這不是女真人願意的,而是女真人覺得……他們沒有能力跟大明鬥,只能先儲存實力,不然的話就只能接受覆滅的結局。
“現在朕要跟爾等探討的,不是建州、海西這些女真人的安置情況,畢竟還需要清剿和收編,也需要而後秉寬和新建伯等人的長久規劃和治理。”
朱祐樘語氣變得凝重道,“朕要跟諸位探討的,是有關朝鮮之事。”
“陛下?”
馬文升最先驚訝。
他怎麼都沒想到,皇帝和張周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這是要出兵攻打朝鮮?
朱祐樘語氣很冰冷道:“從如今朝鮮國的國主上位以來,對大明看似恭敬,但其實內部已多有危機,尤其是在兩年前,他們經歷了一場士禍,內部屠戮嚴重,儒家禮教根基受損。”
“陛下。”李東陽語氣倒顯得很平和道,“即便如此,朝鮮立國之初便對大明盡臣子之道,若以此攻伐,只怕不妥。”
“呵呵。”朱祐樘不禁莞爾,“朕說過要攻伐他們了嗎?還是如李卿家在朝所言,名不正言不順不是嗎?”
李東陽聞言皺眉。
虧陛下您還知道這是需要師出有名?
朱祐樘道:“朕聽了秉寬的意見,認為唐寅在此戰中表現還不錯,雖然戰果上獲取不豐,但在戰略意義上,卻牽制了敵軍,尤其是做到了先聲奪人,以微小的代價拿下了多壁城,成為扎到女真人內部的釘子。”
李東陽問道:“陛下,這與朝鮮之事,可有何關聯?”
“如何能沒有關聯呢?”朱祐樘道,“他麾下的人馬,不都多為朝鮮士兵嗎?”
饒是李東陽覺得自己腦袋瓜很靈活,是那種足智多謀的,也跟不上思路了。
關鍵就在於……
他不知道未來的歷史,也不知道燕山君李未來的下場,在他看來,李就是朝鮮的國主,都得到了大明的承認,都沒往以下犯上這個角度去想。
想要朝鮮內部分裂,可比大明出兵攻伐,要困難許多吧?
朝鮮內部憑什麼聽大明的?
朱祐樘道:“朝鮮此番出兵,答應是出兵兩萬,結果到現在,也只出兵五千,糧草更是沒有供應上,險些令戰略失當後果難料。而此戰中,朝鮮平安道節度使樸元宗,在其主帥有意撤兵時,有撥亂反正的功勞,所以朕的意思,是準備在此戰之後,由唐寅與樸元宗等人,親率這五千人馬,回去質問朝鮮國主,為何背信棄義!?”
背信棄義?
李東陽先琢磨了一下這個名詞,他隨即道:“陛下,只怕朝鮮在得知我大明兵鋒強盛之後,很快便會集結剩餘人馬,責問之事……不易。”
朱祐樘冷冷道:“需要出兵時,沒有出兵,不需要出兵時卻想著錦上添花?朕不答應。”
李東陽差點想說,你不答應又怎樣?
張懋是個武夫,聽出一些端倪,他問道:“陛下可是要以樸元宗,行……篡逆之事?”
“咳咳。”朱祐樘咳嗽兩聲。
雖然沒說話,但似乎也等於是預設了。
馬文升道:“陛下,先不亂此事事成機會幾何,就算成事,也會引起兩國之糾紛。更莫要說,若事敗之後,只怕更會……”
朱祐樘道:“事成最好,擁立一個小國主,令其成為藩屬,裁撤其兵,以後大明出兵草原,必須要其出兵協助。若不成……那就用我大明使臣的命,來換取出兵朝鮮的名正言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