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
小劉帶著我在一個破舊的檔案房間裡,這才算是找到了厚厚的縣誌,有的還是那種灰皮的繁體字寫的呢。
能儲存下來就已經是不錯的了。
其中幾本小劉翻看過了,遞給我說,“你看看,就是這裡面記載著古風廟呢。”
“嗯。”
我接過一看,是1935年左右的記載,那時候東北已經淪入日本人之手,整個國家軍閥混戰,土匪橫行,民不聊生。
我翻開厚厚的書頁,就像是翻開了歷史。
那一年,這坐縣城裡的歷史。
首先就寫了一件事,1935年入冬,縣裡發生了一場地震,縣城內多處房屋毀壞,多處橋樑斷裂,縣長帶著人們到處整修,之後因為需要木材整修便入山砍伐樹木,這才發現了隱藏在山區裡的古塔與古廟。
古塔那時候也被樹木遮擋住了,看不到,古廟更是無人知曉。
因為需要大量木材,這麼一砍伐才被發現的。
“又是被發現,那之前呢,就沒有了嗎?就沒有這座古廟的記載了嗎?”
“哎呀,縣誌這東西沒人會注意的,據說最早有一直到明朝的縣誌,但後來紅衛
兵小將們說是反革
命的東西,就全給燒了,能留下這些,已經算是洪福齊天了。”
“我就日了。”
那場浩劫帶來的災難,到現在都無法彌補啊。
我嘆了口氣,繼續看,這時,縣長知道了這件事,親自去古塔、古廟看了看,古塔漂亮至極,非常宏偉,就把周圍的樹木都給坎了,重新讓古塔展示在了人們面前,把那座山也命名為古塔峰。
而古廟,頗有些唐宋時期古廟的風格,就命名為古風廟。
“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時的縣長給取的啊,並不是自古就有。”
“嗯,對,是這樣的,這也是那廟沒有牌匾,自然無人知道了以前的名字了。”
“哎。”
全是零星的線索,沒什麼用。
但這時,話音一轉,開始有了明確記載,縣長看過之後,怕古塔,古廟毀於炮火,或者毀於強盜和流竄鄉民,就準備派人去看守。
一個人名出現了,楊羅昌。
楊羅昌是縣裡的一個文職工作人員,被派去守廟,一守就是二十餘年,在廟裡娶妻生子從為離開。
而後面記載的好像是楊羅昌的自述一樣。
楊羅昌原來是縣城裡的大門大戶,一直可以綿延到清朝中葉,後家道中落,就成了一個窮酸書生,但略有文采,被縣裡人保舉進了縣衙工作。
他好讀書,卻不好交集,也不懂得做官之道,雖然在當地頗有名氣,卻也一直籍籍無名。
慢慢的才名就也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