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四行已經定下了前入美國的行程,可他能不能走,卻只有學者城堡裡的人說了才算。
“要想航行那麼遠的行程,依靠氣體發動機是不現實的。因為儲氣罐中能源的密度,因此根本不可能支撐那麼遠的航程。”
作為德國人,從來沒有為飛艇的航程憂慮。畢竟飛艇出現時,憑藉比飛機大得多的油箱,它的航程是飛機的十數倍。
雖然截止二戰前飛艇被淘汰,飛機的航程大為增加。然而如果張四行想要搭乘飛行器前往美國,那麼除去搭乘泛美航空公司的飛機之外,那麼就只好自己製造一架遠端飛艇。
製造遠端飛艇殼子毫無疑問直接使用玻璃鋼,雖然比杜拉鋁稍重些,可在華夏製造玻璃鋼的原料不缺。
而氫氣張四行並不缺乏,有了五百米高度的發電機,需要的話多放幾隻防空發電機上去就是,因此氫氣並不是製造飛艇的瓶頸。
那麼最大的問題顯然就出在發動上,張四行手中沒有力量足夠大的航空發動機。手頭上現有的發動機就是氣體發動機最適用,可使用氣體發動機,帶再多一氧化碳氣罐也不夠買到美國的啊。
聽著學者城堡中的那些技術牛人們的討論,張四行也感覺此事十分困難。
汽油可以從各處買一點,但大功率的汽油發動機就難找了。換句話說,要是華夏此刻能生產大功率汽油發動機,那麼也就能製造坦克了。
因為美國的M4謝爾曼最早的時候,使用的就是飛機發動機。
比如興登堡使用的發動機,就是戴姆勒賓士公司的DB602,一千兩百馬力的柴油發動機。這在華夏是不可想象的,根本沒有地方去找去。
至於現造,一臺合格的發動機哪那麼容易。而手中唯一合格的,就是湯仲明發明的氣體發動機。在來雲南之前,他曾經就在金陵的發動機工廠裡開發過,因此才能迅速拿出產品。
經過這一向在飛艇、車輛、船隻上的試用,已經有了很好的效果以及足夠功率。那麼把船用大功率氣體發動機減重,應該就能用到飛艇上。
看到大家各種不一的表情,張四行做了總結性的發言,
“這樣吧,我讓租界裡的長南平明想辦法,不行的話從德國直接買。不過在德國發動機到達之前,還是考慮氣體發動機。不能帶那麼多氣罐,那麼咱們就帶木炭代油爐。不管哪裡,木頭總是不缺的。”
這樣的表達,令學者城堡中的學者們流露出各種表情。有人表示好笑,有人眼前一亮,更有人表示這樣的想法匪夷所思。
其實張四行說的沒錯,倘若沿著華夏海岸前往美國,那麼一路之上的木頭肯定是不缺的。唯一的問題在於,倘若遇到日本人的軍艦與戰機該怎麼辦。
如果想避開他們,就只好再往北飛。沿著中蘇邊境線飛行,可那樣的話行程將大大延長。
“張先生,如果您沿著邊境線飛,配套上大些的或者乾脆多配幾個木炭代油爐,只不過……”
說到只不過的時候,湯仲明多少有些慚愧的神情。畢竟啥年月了,居然還使用木炭代油爐這樣的動力,還要一路飛到美國去,事情好說不好聽。
科學落後造成的困窘,更令湯仲明這樣的工程師感覺到實在太過於丟人。
不過這件事對張四行沒有問題,畢竟盛世時代“蒸汽朋克”可是一種潮流。
那麼使用冒黑煙的木炭代油爐產生一氧化碳,然後一路沿著有樹的地方,自己生產木炭然後一直飛到美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