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站起身來走來走去,實在無法繼續坐在那裡,一連串的訊息太震驚了,數日之間,吐蕃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還有兩萬吐蕃軍去哪裡呢?就在李隆基思考之時,慕容曦皓稟報道:“據李都尉將,郭帥曾命沙州、肅州兩位將軍率數萬騎於青海襲擊吐蕃大軍。”
李隆基心情很好,重新下旨封慕容宣超為吐谷渾王爺,慕容曦皓為左衛大將軍,領吐谷渾本部軍馬。慕容曦皓離開之後,由於前方大捷,吐蕃二十萬全部被殺,李隆基邀請諸位大臣在興慶宮一同享用晚宴。
第二日早朝接到兩封戰報。
“沙州將軍六百里加急報,青海伏擊吐蕃斬殺兩萬眾。吐蕃大將尚扎巴授首。”
“六百里加急報,李光弼率部奔襲千里,斬殺吐蕃三百眾,吐蕃元帥尚贊咄授首。”
朝中震動。
大唐立國以來,何曾有過如此戰功顯赫的大捷。太宗時期將星林立,戰神李靖率領十萬大軍滅dong突厥,亦沒有此時郭禮的戰功卓著。這一仗事先並不被人看好,郭禮出任討西大將軍之前尚在天牢,帶兵打仗出征時朝廷不但沒有撥糧草,而且沒有調派大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取的如此輝煌的戰果。
“眾愛卿,郭禮斬殺吐蕃二十萬眾,如何賞賜呢?”李隆基心情大好。經此一役,吐蕃十年之內難以威脅大唐。吐谷渾重新依附,大唐的疆域無比遼闊。
“臣,兵部尚書王晙啟奏,臣對郭禮略有了解,腹中才華出眾,率兵打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臣認為當重賞。”
滿朝文武一聽,這不是廢話嗎?吐蕃大軍來犯,朝中銀兩緊缺,沒有給郭禮一分餉銀,如此打了這麼大的一個勝仗不當重賞?
“臣,中書令陳嘉崇啟奏,臣以為此時論賞為時尚早,還是待郭禮上報兵部軍功之後再論賞賜。”
“臣,中書令張說啟奏,自陛下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民心所向,守土一方,文治武功,開創盛世,理當前往泰山封禪…”
……
將軍府中,高雞舍眉飛色舞的講述和吐蕃黑騎交戰的精彩時刻,尚書省的批文回覆到了。郭禮奇怪為何不是兵部回覆或者皇上下旨。孟浩然看到郭禮的疑惑道:“子儀的奏章經過中書省稽核,門下省同意,然後交給尚書省。”
“為何不是兵部批文或者皇上恩旨?”
“子儀所奏何事?如果兵部能決定當然不需要經過中書省。”
“薦舉劉福來任鄯州刺史。劉福來籌集糧草,將功補過。”
“這種事情皇上直接可以批覆。”
“上報戰功表至兵部,李光弼斬獲吐蕃元帥尚贊咄記首功,高雞舍、王守真等眾將領一一奏報,僕骨懷恩多報了兩筆消耗糧草的功勞。”
在座都是信得過的人,郭禮並無禁忌直言說道。孟浩然搖搖頭,這些都是兵部份內的事情。
“還有一件事,關於解決邊境突厥為患的事情。”
“這件事情牽扯重大,兵部不敢做主,皇上也要考慮其中的風險。由門下省核准理所當然,子儀開啟看看門下省怎麼說?”
“官兵撫卹的事情辦完了?”郭禮一邊撕開公文封印,問道。
“兵部下發幾十萬兩的撫卹金,每個人都核准撫卹,除了極少個別人沒有親屬。”
這種事情常有,家裡其他人不在或者不記得。
“門下省批覆,諫議核准,戰功受理,靖邊有利,朝中無錢。”
什麼意思?
“朝廷倒是樂意看到子儀前去靖邊,就是沒有錢給。”孟浩然解釋道。
流氓,就是養條狗還要喂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