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內,郭禮將公主送來詩會的詩稿交給孟浩然,然後拿出一本唐朝地理堪輿圖看著,完全不顧孟浩然無聊的神情。
“裴伷先若要謀反,在西域之時早就謀反了。此人乃是經商天才,短短五年,獲利上千萬。在西域時又得突厥突利可汗看重嫁女,若裴伷先反唐,安西都護府恐怕早已危矣。”
“先生既然有此推斷,我們推翻裴伷先謀反的證據即可。如此一來,簡單多了。”
須知斷案難就難在對於真相的未知,而此刻等於早就知道了結果,確定裴伷先一案一定是誣告,那麼只需要推翻證據即可。這樣比一般的案件要輕鬆很多。
驛道之上少有人來往,郭禮出潼關,過洛陽,南下鄂州,經潭州、郴州至廣州。一路未停,費時大半個月之久。眾人在鄂州修整了一天,長途跋涉旅途勞累,好幾個人起了褥瘡。病員坐馬車。郭禮和孟浩然一人一騎,一路看盡風景。
……
永州。
永州位於廣州西北部。城不大,方圓十里。城南有一條白河,白河岸上有一小鎮,鎮上住有一戶人家,主人何永春為人忠厚老實,今年又逢喜事,填了一房妾室。原配相氏,雖然年近四十,徐娘半老留有風韻,唯一讓當地人流言蜚語的就是相氏好吃懶做。
何永春常年在外,今年才算在鎮上長久居住。原本和鎮上的人不太熟悉,據何永春自己講,以前在一個大戶人家做管事。年紀大了,退休回家。鎮上的人都知道,何永春的原配早和鎮上的一個小夥勾搭多年。何永春回來之後,相氏算是收斂了一些。
何永春納妾之後,心思全部用在小妾身上,不久這個小妾珠胎暗結。相氏急了,每日對小妾拳腳相加。這件事情鎮上人都知道。小鎮畢竟就那麼大一點,誰家出點什麼事情還不知道?何永春一直對此不聞不問,旁人問起來,何永春想辦法搪塞過去。
三個月,相氏忽然對小妾好了起來,端茶送水,非常客氣。只是,小妾喝了相氏送來的茶水,竟然早產了,看胎形還是一個兒子。小妾對相氏從此記恨在心。天天開口大罵何永春、相氏。鎮上的人都知道,這是相氏不想讓小妾把孩子生下來。一旦孩子生下來,相氏在何家的地位直線下降。誰讓相氏不能生個子女?
忽然有一天,小妾不明不白的死了,死在一口井裡。鎮上的人都知道小妾死於謀殺,應該是相氏做的。何永春得知小妾死了,並未報官,將小妾撈出來直接埋了。
誰知小妾的孃家在當地也算有點影響,遂報官要求緝拿兇手。當地縣令接到報案,人命關天不敢疏忽,開棺驗屍,小妾的腦後骨有擊裂的痕跡。縣令無從下手,詢問相氏和何永春,兩個人都有不在場的證據。縣官只好將兩個人全部關在大牢,這一關就是半個月。
小妾孃家一口咬定何永春是殺人犯,要求嚴懲。縣官多次提審何永春,無奈之下只能大刑伺候。
……
郭禮趕到廣州,亮出官方文牒,提取裴伷先謀反案的卷宗。卷宗上人證物證齊全,證據確鑿。
卷宗記錄,在裴府發現了大量的刀、槍器械,舉告人為裴府的管事。廣州刺史拿下裴伷先,稟告皇上。
看過卷宗之後,郭禮笑了。擺明了有人栽贓誣陷。只是誰和這位廣州都督有這麼大的仇恨,要置他於死地?
雖然有大量刀槍器械作為證據,可是附逆人員並無一人。就憑著將軍府中的幾十號人圖謀不軌?
孟浩然認為當務之急找到舉報之人,可是舉報之人早已從人間消失。無奈之下,只好先去一趟裴府。
郭禮帶著士卒去了裴府,府上所有人全部被管制並未拘押,大概刺史也明白裴伷先是被人陷害。看到了裴伷先的兒子裴願,大約三十七八歲。郭禮有那麼一刻感覺像夢一樣,大唐傳奇人物真實存在。
裴願瞭解到郭禮的來歷,“兩位大人,裴府管事何桂已經潛逃,下落不明。裴府此次恐怕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