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沒有在學習空間對雙子塔進行模擬攀爬,但蕭寧依然有信心能夠在現實裡將其征服。
對於這一項任務,他今天要做的,是實地去雙子塔完成踩點,計劃出一條執行任務時可供使用的最佳攀爬線路,以及備用線路。
至於極限三項的第二項半程馬拉松任務,蕭寧其實並沒有做什麼特別準備。
之前全程馬拉松都能跑到三小時的他,在身體素質已經遠勝從前的情況下,完成一個半程馬拉松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他只是去超市購買了一些必要的補給品。
對於第二項任務本身,他是沒做什麼特別準備,不過因為極限三項每一項只能間隔一小時的先決條件,為了更好銜接第三項,他必須得把這二十一公里的路程給利用起來,縮短第三項騎行任務與馬拉松終點的差距。
這方面他花了不少時間,甚至比準備第一項任務花的時間更多。
他昨天在電腦查閱衛星地圖,幾乎把雙子塔周邊幾十公里的公路都看了個遍。
最終他決定下來可供的線路有三條,分別是北環線高架、四環內繞城高速、內環快速通道。
三條路線中,他最傾向於選擇北環線高架。
一方面是因為北環線高架長度夠長,哪怕是保持均速七十公里每小時以上,他也完全能騎滿二十分鐘。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北環線高架的大部分路段並未正式通車,這意味著他在這上邊進行第三項任務時,不會干擾妨礙到其他人的通行。
昨天下午那會兒,蕭寧專門打市長熱線確定了北環線高架的具體情況。
如無意外情況,他的半馬路線將是以雙子塔為一路向北,而後直接上北環高架進行極限三項的第三項。
第三項是任務剛釋出時被蕭寧認定為最難的一項。
哪怕他現在確定這個專案可以卡BUG,其風險難度依然不遜色於徒手攀爬雙子塔。
對於這一項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比攀爬雙子塔或是半程馬拉松都要更多。
正常情況下,要完成極限三項的第三項,為了達到一百公里的極速和二十分鐘內至少七十公里的均速,最先應該考慮的,就是一輛能夠騎得足夠快的車,還必須得是公路車。
但因為蕭寧決定透過卡BUG方式完成這一項任務,所以他並不需要從騎行速度這方面去考慮用什麼車。
比起腳踏車騎得快與慢,蕭寧更需要的是腳踏車的穩定性。
公路車之所以比山地車快,除了抗風阻、輕量化設計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其實是車胎。
車胎足夠薄,與地面接觸面積足夠小,滾動阻力也更加小,進而騎行速度效率就會增大。
但公路車實現這一切,其實是犧牲了車子的透過性和穩定性的。
對迫切需要穩定性的蕭寧來說,他首先就得排除掉公路車。
他現有的那輛軟尾速降山地車,就穩定性而言,堪稱爆表。
這樣的一輛車,已經足夠他屆時進行卡BUG的操作。
因為完成第三項的操作特殊,蕭寧並不需要在腳踏車這方面多花心思,但卻需要在腳踏車之外花更多的心思。
他需要利用額外的東西與條件來實現最終的卡BUG操作。
“今天那東西應該能到貨。”
“如果能到貨,晚上就先去試試可行性如何。”
看著已經被自己寫得密密麻麻的紙,蕭寧起身收拾東西準備出門。
今天他還有得忙呢……
出門打了輛車,蕭寧直奔雙子塔而去,開始忙活任務的各項準備工作。
下午的時候。
璇璣娛樂總部,音樂部辦公區。
除了一小部分人這會兒正在帶薪拉屎之外,絕大部分璇璣的員工都在工位上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