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燦處處顯露出超前的危機預判意識,再加上清創手術非常成功,病人經過周燦的治療,也是轉危為安。這些結果全部加在一起,不斷重疊,最終在段醫生的腦子裡形成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周燦很靠譜。
只要周燦幫忙把關,他就覺得踏實、安穩。
周燦快步走到第6床位。
這名叫楊鐵的男子從重症病房轉出來時,19床位早就被新的患者住上了。
正好第6床位的病人當天出院,病床空了出來,於是讓他住到了6床。
醫院的所有床位幾乎都是這麼週而復始的輪換著使用。
床位週轉速度最快的是急診科的留觀室。
那裡的病人很多都是當天或者第二天就轉走了。
心胸外科的病人,大多數做的是大手術,住院週期普遍偏長。這也導致床位更加緊張。
病床上,患者睡得很香。
經歷了多日的折磨,現在經過二次手術後,身體正在快速好轉,他自然而然的需要把失去的睡眠補回來一部分。
患者的父母這幾天怕是也被折騰得夠嗆。
看到兒子的病情好轉後,他們也是放心的回家睡覺去了。
患者的漂亮老婆趴在病床前玩手機。
這次好像在刷短影片,終於沒有再百度搜尋這個病該怎麼治,醫生的治療是否得當。
“趙醫生、段醫生早!”
女子看到周燦時,多少還是有些尷尬。
她選擇性視而不見,獨獨沒有與周燦打招呼。
“患者的情況還好吧?”
周燦還不至於跟她一個女人計較,走到病床前檢視患者的創口癒合情況。
沒有再出現紅腫,創口無異常。
他拿起病人的查房記錄看了看,體溫、血壓、尿量各方面都正常。
情況還不錯。
看來再過幾天,這位患者就能出院了。
“他的體溫趨於平穩,感染應該得到了有效控制,抗生素的用量可以試著給他減少,調理免疫的藥物也要降下去。”
周燦對段醫生說道。
抗生素也好,其它藥物也罷,不能長期使用。
病人危重時,以搶救生命為主,藥物的用量幾乎都是頂格使用。
病情得到控制時,一些藥物的用量就該逐漸減少,以便患者出院後能夠快速適應。
也可以避免抗生素過度使用帶來的一系列負作用。
當然,有些小醫院為了追求療效,為了讓患者出院時有個好評,也為了個人業績,往往不願意降低藥量。
這種情況會造成病人出院時很好,回家後,出現病情反覆,或者一系列身體功能紊亂。
有很多患者經常會罵醫生留‘手段’,病情恢復期嚴重加長。
需要反覆進醫院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