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跳科技這件事,現在真的超乎宋北雲的預料了,本以為能夠出來的東西遲遲沒有動靜,但本以為根本出不來的東西現在卻發瘋一樣的往外蹦。
本來他以為汽車和坦克會先一步被折騰出來,但誰知道因為發動機的問題,這倆東西遲遲沒有出現,但飛艇的技術卻日趨完善。
繼上次飛艇墜落之後其實沒多久,也就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這第二艘飛艇就上天了。
現在發動機的問題就在於馬力太小,現有材料很難克服這個階段性問題,但飛艇卻沒有這個顧慮,馬力小就多懟幾臺上去,蒙皮也可以使用橡膠和絲綢的混成物,龍骨甚至可以使用竹子來減輕其重量。
不過還是因為整體馬力太小的問題,發動機仍是心頭大患,這東西怎麼說呢,理論成立但工程不允許,耐久度達不到要求,本來要求的是兩百馬力續航一千五百小時,但成品卻只有七十五馬力,續航更是隻有不到兩百小時。
換句話說,它們的工藝根本達不到要求,完全不能進行列裝,至於惡劣天氣和惡劣環境那就更不用想了,空轉都不行,進了沙子還指望它能動起來?
對此宋北雲倒是並沒有苛求,因為他知道這玩意是真的不能一口氣吃成個胖子。
不過倒也不是什麼收穫都沒有,穿越者的作用再次體現出來了,強大的未來視讓他和妙言知道哪條路不可走哪條路可以走,蒸汽動力、電動力和內燃化石動力其實是完全可以獨立發展的,誰先牛逼就用誰,現階段並不存在取代和競爭關係。
只不過電動和化石動力對材料學的要求極高,而材料學又是一門必須要花重金、大價錢和大量人力以及時間堆積的學科,所以現階段反倒是蒸汽動力這種傻大黑粗的東西成為了主流。
但宋北雲自然是不可能放棄的,他知道這些東西未來的前景,更知道它們代表的意義,方向大綱都已經存在了,他們只需要讓人看到進步就足夠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倒是出了一個頂尖的天才,只不過這個人並不是宋人,反倒是一個波斯人,而且還跟波斯貓有點沾親帶故的人。
他名義上是波斯貓表弟,其實就是拜火教教主的兒子,今年二十四歲,本是來恭迎聖女回波斯的,但自從去年來了長安之後,他就不走了……
至於為什麼不走,他也沒給個說法,反正現在他也不提讓聖女會波斯的事,問起來也不正面回答,有事沒事就賴著姐姐吵鬧著想要去工坊做學徒。
為了這件事波斯貓找了幾次宋北雲,宋北雲其實倒也是無所謂,安排一個學徒倒不是什麼大問題,而且波斯貓這段時間也幫了不少忙,前線部隊能夠很輕鬆的在波斯地區駐紮休整,很大程度上都是透過她的人脈才能進行良好溝通的,而且她還在當地幫忙找了不少精通土話的本地人充當宋軍的嚮導,真的是給大宋省了很多事。
所以安置一個學徒倒真的不是問題。
而讓誰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波斯小老弟在工坊展現出了驚人的工程天賦,他的很多奇思妙想都能讓人眼前一亮,比如他折騰出了一款渦輪機,可以使用蒸汽機的蒸汽進行傳動,雖然最終因為裡頭的輪盤會在運轉中扭曲和變形沒有能夠形成高效的應用,但他的理念卻得到了認可,因為如果有更好的材料,這個發明是非常有價值的。
還有他似乎對電非常有興趣,並且用了四個月自學電力啟蒙課程,然後竟然能透過銅線的纏繞,弄出了一個可以懸浮在半空中的磁場線圈,並且透過將這個線圈進行逆向切割,他整出了一場導致工坊停工三小時的電磁爆事故。
但這件事並沒有讓他受到懲罰,反而他被特批進入了長安國家工程院中去學習,雖然這個地方是絕密的機構,但相比較這個年輕的天才來說,秘密並不是問題。
二十年了,宋北雲曾經記得看過一個關於諾貝爾獎得主的紀錄片,裡頭的科學研究大概就是以二十年為一個週期,二十年科技樹就會大爆一次,如今算了算正巧是這大爆的年份,而出現的成果也果然沒讓他失望。
而從報上來的成果來看,化學院和材料院一馬當先,工程院緊隨其後,反倒是數學院和綜合科學院沉寂了下來。
對此宋北雲倒也不著急,因為化學和材料這兩個學科,就是科學中的老實人,只要肯花時間花精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穫,這是毋庸置疑的,它不想數學、物理那樣,可能研究幾十年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同樣也是這兩門學科,因為是老實人,所以別想著有什麼突然的突破,只能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積累,在數千數萬種材料中一點一點的摸索探尋。
理論突破是很快的,但這種基礎學科跟不上,一切都是枉然。
火車現在已經出現了第三代蒸汽機頭了,馬力更大、能耗更低、速度也更快,但仍然沒有跳脫蒸汽機的範疇,但火車的研發速度再快,鐵軌卻是跟不上,橋樑技術也跟不上,長江黃河就成了火車的天然屏障。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制約發展的東西真的不是某樣成果本身而是它的配套設施技術。
“不知道啊,戰線太長,沒有合適的即時通訊,我最少得三個月才能接到一次戰報。”
這日,宋北雲正在福王家中吃飯,席間福王問到了前線戰場的事情,他也只好據實告知。
如今福王早已不過問戰事,自從定國公去了之後,這位為了大宋征戰一生的老帥就像是換了一個人,每日沉迷花花草草、舞文弄墨,家中也沒有了半分武將的模樣,任誰看他都只是個和藹可親的小老頭子,即便是說了恐怕也沒幾個人能夠相信這人卻是曾經名震天下的大宋第一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