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過研究,玄武內部其實有著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操作模式。但是需要耗費的能量完全超出預計,同時在地下900千米處的玄武要是出了點什麼問題,裡面生活的人能不能存活還不一定知道,地面上的人是絕對要死一片。
要知道,地球的半徑也才6341千米左右,但玄武就佔據了一半之多,如果真的出現了什麼問題,不僅僅是人類,整個地球可能都要遭殃。
但如果換做最為安全的上浮模式,就是人類利用現如今近乎無限的能源,製造出嶄新的挖掘服,工作服,做到能夠不被採礦槍,以及那些細碎的文物所影響。同時隨著不斷深入,工作服的氣密性,抗熱性,以及人們的補給又是一條漫長的線路。更不要提,這要挖掘到地下900公里的地方。
如此耗費時間和精力的計劃,就算給人類43年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夠完成。當然最為致命的,還是遺留在地球上這些人的學歷以及所掌握的知識的不足。幸運的是,經過冰始覺前期的協助,以及一年多的集體學習之中,大部分人們也適應了嶄新的崗位和新知識的獲取。
只是現在,冰始覺沒辦法幫助所有人,但有著足夠的基礎之後,原本一些高能耗的技術也重新被開發利用,核聚變作為後備供能,地球派的私人終端也開始上線。
在這個終端之中,人們可以在提供的課程之中任意地選擇學習,學習且透過考試的人,就可以直接兌換貢獻點。貢獻點則是能夠購買一些生活用品,食品。甚至如果修完了提供的課程,還能獲得更早進入玄武,進入內部的資格,獲得更加穩定的崗位。
在這樣的激勵之下,人們的熱情也就自然被提高了。而且現在的政策是鼓勵人們學習,希望人們在知識中獲得成長。雖短期看不出什麼成效,但當夜深人靜時,幾乎人人都帶著那有些發灰的眼鏡,在眼前傾聽著那有關於物理,有關於地質,有關於能量的講座。
也是經過一年多的資料篩選,地球派的人才發現星空派的險惡用心。他們是給了詳細的說明書,告訴他們如何去建造,告訴他們如何在外星人的遺蹟中探索。但是這僅僅是說明書而已,就像是一本厚實的,詳細的說明書,告訴你如何去維修手機,但是手機電池的原理,晶片內部的排布,以及每個電路板上的零件如何製造,一概不知。
雖然明白這一點,人們還是很難去抵抗這樣的誘惑。一方面是隻要按照說明輸入相關程式,機器就會自動啟動,協助人們生活的機器人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另一者是從頭開始,從程式碼最初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寫程式碼,每一個程式碼到底有什麼作用。結合起來會形成什麼效果,是否有什麼其他沒有標明的註釋。
不僅如此,還要明白每一臺機器背後的的原理,機器人能夠完成這些工作的機制。這裡面所要花費的精力是前面的十倍不止。比起辛苦,人們還是更加偏愛於輕鬆。
但是,不得不學,而且學了後還有更多的激勵,更多的獎勵,甚至沿江城的鄭凱都在若有若無地暗示,如果渾渾噩噩就這樣混過人類逃亡的前幾年而沒有任何進步的話,可能會將其拋棄在地球上。
當然,沒有明說,也沒有任何檔案。只不過人們從那瘋狂地學習浪潮之中捕捉到一些什麼。
玄武上浮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有些人還沉浸在輕鬆的時日裡。每個月都有貢獻點發放,食物無憂。缺點就是在網路上的娛樂內容太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而隨著玄武一點點上浮給地球帶來的震動,許多沿海的地方全部出現了河水海水氾濫的現象,一些區域地震也是頻發,那些還認為星空派和地球派是騙局的人,或者執念認為地球安然無事,想最後統治地球的人,也就這樣死在了浪濤中,或者在建築之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玄武上浮的第27天,畢民站崗的射電望遠鏡處突然間收到了強烈的訊號。刺耳的響聲接連不斷,讓在內室巡邏的他不禁皺起了眉頭。
“發生什麼事情了?”在頂樓巡邏的屠染也聽到了什麼,透過無線電詢問道。
“畢上校,是對月球派的監控出現了警報。”一旁穿著白大褂,頭髮凌亂的研究者看著電腦印表機正在源源不斷地吐出報告,“但我可以告訴您大致情況,是望遠鏡檢測到月球上出現了10顆類似太陽的閃光。”
“10個閃光?10個核聚變?”畢民思考了片刻後詢問道,在他現在瞭解的知識範圍之中,只有核聚變能夠爆發出如此強大的能量。加上他們地球派都能研究出核聚變,有著比較完善的,兩個3級文明的星空派,擁有10坐反應堆也是正常的。
“準確來說,是10艘核聚變飛船。”研究人員說著,將報告和電腦清理過的圖片遞交到了畢民的手中,“方向不是地球,而是火星和小行星帶。”
“但是,核聚變飛船……”畢民注意到了幾個最關鍵的資訊,“如果這幾艘核聚變飛船飛向我們地球,然後按照之前星空派的技術水平,能不能對地球造成壓制?”
“這……畢上校,我是考古天文學專業,剛剛入學,不太清楚您說的這幾個引數。”穿白大褂的年輕人注意到了畢民眉頭的褶皺變得越來越深邃,“不過我可以馬上通知相關的人。”
“儘快。”畢民點了點頭,拿起對講機,切換到了一個只有他和屠染,以及沿江城核心人員才能聽得到的頻道,“可能要準備實施後續計劃。”
當這條電波迅速傳遞到相關人員的對講機時,畢民面前也來了一群匆忙的的科學家們。經過這一年的集中學習,他們的學歷和知識至少從表面上達到了研究生的水平。不過大多數都是一些在校生。
“星空派啊……”畢民在心中恨不得把星空派的人扒皮抽筋,那些優秀的科學家們,經驗豐富的全部被帶走,殘存的人還需要從頭開始培養。
“畢上校,這裡是我們根據您剛剛的問題臨時找到的成員,應該能夠回答您的問題。”穿著白大褂的男生介紹後,便直接離去,開始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碌起來。
“我叫索菲亞,原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學生,現在是月球派觀測的小組長”一個白髮的女生用熟練的語言對畢民說道,“畢上校,聽我的同事說,您有一些關於宇宙中艦船速度,還有和火星什麼的事情要問我?”
“是的。”畢民看對方流利說話的樣子,也不禁鬆了口氣,簡單地將自己剛剛的疑問複述了下後,名為索菲亞的白髮少女低下了頭,轉身回到一旁的位置上,拿著紙筆簡單地計算了一下後,臉上原本的笑容也消失了。
“不好的訊息?”
“非常不好,根據我的同事們測繪的情況……”索菲亞等待著印表機影印出的資料,簡單地用紅筆圈畫了兩張紙,“您可能看不出來,這些艦船的速度是百分之一光速行駛。”
“所以這意味著?”畢民聽到這個速度後,就稍微有點頭大。
“您可能不清楚,火星和地球的距離不是固定的。”索菲亞發現了畢民的情況後,眉頭稍微抬高了些許,但還是儘量簡單地講解著,“近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里,遠的時候有4億公里。”
“如果我們考慮最好情況,星空派的艦隊在最遠距離出發,到達地球只要37個小時。”索菲亞講述間,畢民臉上的血色也在一點點減少,“最壞情況下,8小時就能到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