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一個家庭,親人去世無疑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對政府尤其公安、民政和醫療衛生等部門而言,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一個地區一段時間內的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平均總人數之比率為該地區人口死亡率,南港全市常住總人口、戶籍總人口分別為735.8萬和787.63萬人,死亡率7.35,也就是說每10萬人口中每年要死去735人,全市一年會死5萬多人,平均每天死亡160人!
死亡要分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
倒在地上的這具屍體,從現場看不太像死於他殺。
監控影片顯示跟兩個身份不明男子發生口角後,他一個人在長凳上坐了一會兒,然後起身走了幾步突然倒下,至少可以確定傷不是在人民廣場造成的。
不過死亡要看死在什麼地方,死在家裡、死在工地、死在醫院,公安機關不是不管是不會太著急(要開死亡證明),他死在市委市政府門口且被成千上萬市民看見就比較敏感了,必須搞清真相,不然市領導問起來不知道怎麼說。
黃金24小時,韓博不想浪費時間。
抬頭看看緩緩開進來的運屍車,當機立斷說:“邊大,我們不等鄧局了,這邊交給你,那兩個男子能追趕快追,調取的監控影片複製一份儘快送刑技中心,我先把屍體運回去解剖檢驗,爭取零點前搞清其死因。”
“身份證呢?”
“你留著,儘快聯絡死者親屬,搞清楚他什麼時候來我們南港的,來我們南港做什麼,查查其社會關係。不是在廣場發生的兇殺案,沒必要搞得草木皆兵,差不多就向指揮中心彙報,解除周圍封鎖,留幾個人維持秩序,其他人能撤儘量撤。”
“行,我先看看能不能追到那兩個人。”
“佳琪,差不多了吧,動作快點。”
“馬上好。”
在這兒停留時間越久影響越惡劣,技術民警確認現場沒什麼遺漏,同法醫中心運屍工一起把屍體抬上車,韓博開商務車在前面開道,帶著支隊和分局現場勘查車、支隊的運屍車徑直駛往刑技中心。
現在集中解剖,分局法醫對刑技中心再熟悉不過,在更衣室甚至有自己的衣櫃。
車隊從側門開進法醫鑑定中心,跟醫院急診似的一張移動屍床已停在附屬樓西邊的門廳,運屍工和一個分局法醫戴著手套,輕鬆一拎,將屍體抬上移動屍床,直接推進解剖室。
人一旦沒了氣息,彷彿變成一件冰冷的物品,這麼年輕,韓博非常惋惜。
“韓支隊,我進去了。”李佳琪提著勘查箱跳下車,掀開簾子要往裡走。
“分局的案子,讓分局同志解剖。”長江分局三個法醫,老呂沒來,來的是另外兩位,其中一個是今年參加工作的新同志,韓博想讓新同志鍛鍊鍛鍊,帶著她走進躍層的觀察室。
這間觀察室是一個獨特的設計,在這裡可以透過大玻璃俯視下面的解剖室。
在解剖檢驗一些對死因有爭議的屍體時可以讓死者親屬到這兒來看,上級領導和外地同行來參觀指導時可以坐在這裡看。法醫中心是醫科大學實習基地,學生尤其學法醫專業的學生經過支隊允許也可以在學校組織下來這觀摩。
燈一盞一盞開啟,一字排開的六張解剖臺出現在視線裡。
寬敞明亮,乾乾淨淨,無塵設計,有獨立的通風、排水及空調系統,無影燈、手術器械一應俱全,跟醫院的手術室沒什麼區別,只是沒急救所需的各種醫療儀器。
站在這裡,李佳琪感慨萬千。
剛參加時什麼條件,去開發區殯儀館解剖屍體,那邊只有一間陰森森的小房子,解剖臺是用磚砌的,上面貼在瓷磚,窗戶裝一排氣扇。
冬天沒什麼,在小房子裡解剖也不算太冷。一到夏天,屍體容易腐敗,腐敗氣體沒法散發,解剖室變成毒氣房,那氣味兒能讓人幾天吃不下飯。以至於有一段時間,不得不把屍體拉到外面,跟師傅一起露天解剖。
“崔局,我韓博,正在檢驗屍體,好的好的,一有結果就向您彙報。”
局領導不太放心,親自打電話過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