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都比不上消費者的口碑相傳。
這句話,用在醫療行業中更是彰顯的淋漓盡致。
對楊兮團隊而言,其'消費者'有兩個層面,一是病人,二是同行。
病人這方面,或是查出了腫瘤後直接找到了楊兮團隊,又或是輾轉於數家醫院之間最終無奈求助於楊兮團隊,但得到的結果卻是相同,手術不單順利地做下來了,而且,做的還非常乾淨徹底,術後恢復也非常迅速安穩。
因而,當他們治癒出院之後,甚至還在住院康復期間,便已然成為了楊兮團隊的義務宣傳員。
以己為證!
誰敢不信?
自然會產生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
外地廣大同行也應該算是楊兮團隊的'消費者'。
尤其是在低位直腸癌這個病種上。
不能排除就是有那麼一小撮的醫生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病人的利益,但除掉這一小撮,剩下的絕大部分醫生還是有良心講醫德的。
之前,在遇到了低位直腸癌患者時,他們還會根據患者的經濟基礎而在是否推薦TaTme手術上做上一番斟酌。
&ne手術需要藉助手術機器人方可實施,而使用手術機器人的費用相當之高,而且還不入醫保,所以並不是大多數病人所能承受得起的。
另一方面,但凡上馬了手術機器人且有能力開展TaTme手術的醫院,要麼是帝都魔都的那些頂尖醫院,要麼便是本省最牛叉的醫院,總之都是一床難求的醫院,而那種醫院的大牌主任們個個都牛得很,根本不是下面醫生想聯絡就能聯絡上的。
即便能聯絡上,也不一定就能走得了後門預約下一張床來。
但自打楊兮團隊在杏林園上直播了第一臺TaTme手術後,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費用方面,只是比普通腹腔鏡手術多了那麼一兩千塊的特殊耗材費用,比起利用手術機器人實施的TaTme手術的十幾二十萬的費用來,連四分之一還不到。
而且,所有的費用還都入醫保可報銷。
再遇到低位直腸癌患者時,又有什麼理由不向病人推薦楊兮團隊呢?
尤其是當前面幾例手術病人順利出院後,這些個在杏林園上觀看過楊兮團隊直播手術的粉絲醫生們已然把楊兮團隊當成了低位直腸癌病種的首先解決方案。
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得到的結果便是新並建的普外科60張床位根本不夠用。
本地的病人還可以讓他們先回家,等騰出了空床再通知他們趕來入院,可外地的病人該如何處理呢?
“必須加床!”高勇藉著手術間隙,找到了林院長,提出了命令式的要求:“20張根本不夠,至少再多加4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