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們紛紛跪地求饒,卻也使得皇帝那衝動的情緒稍稍穩定下來。
他轉念一思,即使將這些太醫們斬了,又能如何呢?愛妃的命照樣救不回來了!
看得出這些太醫們跑前跑後,忙得不亦樂乎,已經盡力了。
不過是命運不羈罷了,俗語所言人的命天註定,不可強求。
況且珍妃生前所言,句句在理,治國安邦乃第一要務,萬萬不可濫殺無辜。想到這,他便一擺手將士兵們喝退。
“你們起來吧!朕給你們記大功一件,每人賞賜黃金五百兩,先退下吧!”皇帝用那低沉的嗓音說道。
太醫們本都已經嚇得魂不附體,卻未曾想只在一瞬之間,皇帝不僅未殺他們,反而重重賞賜,卻也是有些摸不著頭腦。
卻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這忽冷忽熱卻令他們的心裡很是吃不消。便卻是不敢說話,只得跪在地上不停磕頭。而後便躬身而退。
皇帝望著珍妃那僵硬的身體,心痛不已,他知道現在與自己的愛妃已是天各一方,陰陽相隔,儘管帶著不捨和依戀,她離開了。
然他倆的感情卻是堅如磐石,他不停追憶著珍妃生前那一幕幕,如過電影般的場景。
唯有與珍妃在一起之時,他才放下那天子之身,投身為一個普通百姓之家庭,兩人像普通的夫妻一般,相敬如賓,互敬互愛。
當然他最最喜歡與珍妃商議國事,那些堆積如山的奏摺,便是他倆談論不盡的話題。
她總能一語道破百姓的疾苦,更可從實質上去分析當前針對百姓民眾政策的弊端,從而及時調整。
如一個掌舵者,駕駛一艘萬噸巨輪,每每偏離航線,她便可以及時調整,保證這巨大的船身不偏離方向,駛向那預期的目標之地。
她的那種跨時代,穿越時空的思想,深深感染著這個憂國憂民的皇帝,他知道愛妃乃治政之天才也。
儘管很多大臣明確指出女人參政的弊端,也引經據典,以史為鏡,用那武則天篡位的例項,時不時的提醒著。
然他與愛妃朝夕相處,最瞭解愛妃是什麼樣的人物,也最清楚她憂國憂民,日夜操勞,不知疲倦的處理國事是為了什麼。
他知道一個人即使做得再好,也有可能遭人非議。
他更明白別人的意見僅僅是一種參考,不能聽之任之,關鍵還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力排眾議,很多時候,自己認為對的,就該義無反顧的做下去,即使做錯了,何嘗又不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呢?
針對珍妃的事情,便證明了那些預言其有謀反篡位之心的大臣們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然他們的出發點卻是好的。也是為了社稷著想。故此他也並未加以指責。
珍妃的死訊傳遍了全國各個角落,一時間舉國哀悼,從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無不落淚哀思,沉痛悼念這憂國憂民,心繫百姓疾苦,為國家鞠躬盡瘁的好皇妃。
將珍妃厚葬於皇陵之中,皇帝親筆提詩一首,以示緬懷。
面似桃花沁芳來
心地良善暖人間
秉燭伏案閱國事
夜夜妙筆獻良言
懲惡揚善民心安
整頓軍務保家園
興辦學堂整時弊
貧儒學子非枉然
學理博文勤苦讀
十年寒窗彈指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