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玉說完便轉身離開。
士兵們恭謹低頭,直到寧玉的背影消失在朦朦夜色裡,他們才直起身子,去執行寧玉的命令。
許故閉眼,沒發出一絲聲音。
這結局是他料到的,也是他沒料的。
這結果,也是他該受的,只是清兒……也許,她也不在意身在何處吧?
烽煙四起,大靖消亡,如她所望、所期。
……
清故居,早已有大半掌握在了許念韻手中了,前些日子,寧玉和許念韻通訊的時候,她便將執掌清故居的玉印贈給了寧玉。
寧玉也沒有矯情,大大方方收下了玉印。
如今的大姜,自當她說了算。
寧玉在常郡山呆了五天,看著南韻清的墓遷走之後,才動身回王城。
寧玉離開的那日,常郡山下多了一名手不能動,口不能言的殘疾之人。
衣著破爛,與路邊的乞丐並無兩樣。
寧玉回宮當日,二王子寧楠,攜寧氏宗親、以及文武百官在王宮東門,跪迎寧玉。
長跪叩首,齊呼:“請王姬承天受命,加冕稱王!”
寧玉勒馬,看著文武百官,道:“本宮不過一介女兒身,何以擔天下?”
寧楠抬頭,看著寧玉:“明承女君亦是女兒身,卻為君二十載,相比於她,王妹平內亂,肅外敵,功德無量,如何擔不起這天下?”
“況王姬乃大姜嫡系,承天受命,眾望所歸。”
臣子紛紛稱是,寧氏宗族,亦言有理。
同年秋,九月一日,寧玉加冕稱王,史稱,睿武女君。
女君加冕當日,大姜子民,普天同賀。
隔日,大燕送來文書禮物,祝賀女君登基,言辭以臣屬國自居。
文書有言,歲歲進貢,千秋萬代。
大靖亦有禮來,卻單薄如斯。
一文書,一盒子。
看著單薄的禮物,寧玉心中已瞭然,開啟盒子,裡面裝的果然是大靖的傳國印璽。
寧玉道:“阿姐是把大靖送給我了啊。”
開啟文書,上面赫然是許念韻的字跡,“不出三年,我必能將大靖江山,完完全全送到你的手裡。”
……
又是一年春。
寧玉稱王的第一個春天,她以姜王的身份,主持春祭。
春祭之後,她一個人走在河道旁的桃林裡。
這片桃林,也不知是何時中的,如今長的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