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寧濤母子之後,寧玉便去了鳳儀宮。
當時寧濤汙言穢語之際,周圍站的都是沐左麾下的將士。
死者為大,又涉及王后和太子妃,隨知將士們不是多嘴饒舌之人,沐左還是嚴辭吩咐他們把好嘴,別亂說話。
眾人自然應了。
期間有官員拜謁,寧玉讓盧陵春推了,又讓宣來承旨官員,讓其代王起草召令,出了衛後和太子妃薨斃的檄文。
雖然有姜王印璽在,寧玉卻未動印璽,而是蓋了嫡王姬玉印,以及頤王曾經賜予她的王印。
檄文一出,官員們還有些沒反應過來。
他們記得昨晚明明讓人護住王后和太子了啊。
怎麼這麼一大清早,就歿了?
不過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麼,國母逝世,天下當縞素。
對於寧玉沒有召見他們,也不再有怨言,畢竟母親剛剛死,也得緩個一兩天不是?
寧玉只沉浸了一日。
第二日,便召大臣進宮,文武百官在議政殿外庭集合。
寧玉從外面走來,立在高階之上,依舊白衣黑袍,頭髮高束。
未著袞服,未乘龍攆,未坐龍椅。
眾官員們稍稍放心,就怕是第二個寧濤啊。
官員齊齊跪地高呼:“拜見王姬!王姬千歲千歲千千歲!”
寧玉聲音平平無波:“免禮。”
官員們齊聲道:“謝王姬——”紛紛站立起來。
目光觸及到寧玉,不由驚訝瞪大眼睛。
這女子不過雙十年華,青絲卻已生白髮。
黑白夾雜的長髮,隨著清晨的風左右飄動。
望向他們的雙目,平靜如古井深潭,不泛漣漪。
若不是面容尚且年輕,誰會相信這是一個年輕女子?垂暮老者怕也不過如此。
這還是他們曾經認識的那個安和王姬嗎?
那個女子渾身上下都是朝氣,耀眼如明珠,張揚又跋扈。
可這位呢……
正在官員們胡思亂想之際,寧玉開口道:“這次之所以伐賊成功,諸位大人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