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林嶼謙沒有想到的是,林海山居然會為了讓他退出校羽毛球隊的這件事專門跑過來一趟。
礙於還有老師在場,林嶼謙也不好對林海山多說什麼。他極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接著,他還是補了一句:“很快就有一場比賽,我打算去參加,就算是比最後一場比賽了。”
林海山見林嶼謙點頭答應了下來,便露出了笑容,對他後面的要求表示了應允。他站起身來,打算離開。
見此情形,教練也趕忙站起了身,“這樣,今晚我留他下來收拾一下他在隊裡的東西。”
林海山伸出手來和教練握手,“辛苦了老師,這段時間,林嶼謙有勞老師費心了。”
“應該的,應該的。”
其實教練方才還想在後面跟一句“像林嶼謙這種天賦極高的同學……”之類的話,後來他立馬察覺到了這句話在這說出來,有點不合時宜。
一旁的林嶼謙全程面無表情,林海山看向他,他也是假笑一下。
林海山和教練說了一會話後,就和教練一起走出了辦公室。林海山可高興了,他沒想到林嶼謙能夠這麼快的答應下來,沒有反對他一點。
教練送林海山出門之前,還特意找了個機會回頭看了一眼林嶼謙,他讓林嶼謙別走,在辦公室等他。
剛站起身來準備回教室的林嶼謙,見到老師手上的動作後,便停止了腳步。他向老師點了點頭,坐回了椅子上。
高興的林海山走出了辦公室。
門關上後,整個房間裡頓時安靜了下來,像是把內和外分割成了兩個截然不同氣氛的世界。
他至今都不明白,林海山讓他放棄羽毛球背後的根本究竟是什麼。
做他的接班人?
這個理由,林嶼謙覺得很奇怪。
自家的海蘊體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林嶼謙略知一二。早年,海蘊體育還只是一家有門面的體育産品購買代理方。
後來,等張蘊從外面學成歸來,海蘊體育開始進行産品的自主設計。當時,林海山每天就是負責到外面拉投資,張蘊則是在門店裡做設計。
熬過了創業的初期,公司在拿到投資之後就慢慢地建立了起來。最初,海蘊體育的公司規模不大,員工也很少。
能夠發展起來,多虧了林海山和張蘊抓住了發展的契機,一步一步的將海蘊體育的規模步步擴大。
海蘊體育開始在外地擴充套件,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海蘊體育物色了一塊新的地方——江廈。
當時,公司打算主要發展羽毛球産業,畢竟看到了羽毛球的良好勢頭。
江廈便是個好去處,那裡的羽毛球方面比較發達,擁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同時還方便開展對外貿易,拓展公司覆蓋面,提高整體上的知名度。
林海山和張蘊一商量,決定把公司遷過去。甚至,為了開發課程,林海山和張蘊還去請了最好的羽毛球教練去江廈坐陣。
林嶼謙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日坐在去江廈的飛機上,林海山對他說的話:“為了你的羽毛球,爸爸媽媽給你在江廈請了最好的教練,你只管好好訓練,爸爸媽媽好好賺錢。”
那時候,林嶼謙特別的開心。他聽完林海山的話,連連點頭,笑得很燦爛。一旁的張蘊也在笑,一家人和和睦睦。
林嶼謙看向飛機的窗外,那時候的他覺得,自己可以打一輩子的羽毛球了。林嶼謙一直覺得,自己人生的軌跡,和林海山當年十幾歲的軌跡,有點不謀而合。
學生時期的林海山,也是練體育的。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最終沒能走得成專業之路。林海山還曾說過,對他打羽毛球的支援的裡面,還包含著一些傳承的意味在。當年林海山沒能做成的事,傳遞給他來完成。
當然,林嶼謙一直堅持打羽毛球,不是因為這個。
他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心裡真正喜歡的東西。
自己打心底裡喜歡,家裡人支援,家裡的公司恰好也是主攻這塊的産業。綜其所有,林嶼謙想不到任何合適的理由來說明林海山的想法。
未必這幾年,林海山的心境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還是說,林海山怕他重蹈他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