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思量一直不敢對他趕盡殺絕,絕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水籠煙在他手裡。
現在放走了她,自己的死期也到來了麼?
莫等閒權衡之下,還是放走了她。
這一走,結果不出所料。
莫思量帶走了水籠煙,又知道雁飛霜的死是水籠煙心頭的痛。
所以,他輕易說服了水籠煙與他聯手,對付莫等閒。
莫等閒一敗塗地,僅僅用了三年時間,他的天下就被水籠煙奪走了。
水籠煙知道,莫思量身處逆臣賊子的地位,而自己更是背叛莫等閒的人。
在天下人眼裡,她和莫思量,無一不是人人得而誅之的物件。
水籠煙選擇自己稱帝,一個人揹負天下人的罵名。
那個時候,天下未定,仍舊有許多的叛軍未曾處理。
莫等閒這些年來,一直不肯下狠手,將這些毒瘤拔掉。
水籠煙上位之後,立刻鐵血手段剷除了毒瘤叛軍,不出一年便一統天下,高枕無憂。
莫思量想殺了莫等閒,水籠煙卻不肯。
經過了四年,她在想,那個一直對自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帝王,是否知錯了?
她在牢獄中問莫等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話,你承認錯了麼?
莫等閒才被關入的時候,紅著眼說,我沒錯,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第二年,他還是紅著眼說,我為君,你為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直到第十四年,莫等閒還是說,君臣之道,恩義為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只是,那一年,莫等閒語氣平淡,是笑著對水籠煙說的。
整整十四年,莫等閒的思想還是沒變過。
那一天,莫等閒問她,你還恨我麼?
水籠煙的淚剎那滑落,她反問,這話,不是該我問你麼?
水籠煙囚禁了他十四年,奪了他的天下,現在正應該問莫等閒,是否還恨自己呢?怎麼可能不恨呢?
可莫等閒反思了十四年,他在意的是,水籠煙是否還因為雁飛霜的死,恨著他?
兩個人心裡都記掛著對方最在意的東西。
也就是這一瞬間,水籠煙一直對莫等閒築起的防線,全數潰敗。
她再也撐不住了。
莫等閒終於知錯了,他後悔殺飛霜了,他知道不該動飛霜了。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更何況,雁飛霜對水籠煙而言,是唯一的自由和天地。
莫等閒認錯了。
而水籠煙呢?
她反思十四年,回想起自己與莫等閒爭鋒相對的那些年,回想起莫等閒對自己的縱容,回想起自己始終不願背叛莫等閒的那些理由。
水籠煙再一次問他,何為君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