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五十七年,正月,國慶。
朱見淇在東宮裡發怒:“老爺子到底是怎麼想的,封禪華夏英靈,四千多位呀,要花多少錢啊!”
“祭祀英靈,是不是需要人守墓,從其後人當中挑一支當守墓人,未來就要養著一個大家族。”
“這不是養著一年兩年,而是世代養著。”
“四千多位,就是四千多個大家族!”
“中樞負擔會多大呀!”
“年年祭祀,年年花錢。”
“現在財政收支寬裕,倒也不差這點小錢,以後呢?總有個困難時候,這筆錢成了固定支出了。”
“去年為崑崙封禪,修了一條鐵路,造價幾個億!”
“我代父封禪,一路行程花了兩千多萬呀!”
“這本是不該花的錢。”
朱見淇火大:“我回來跟老爺子說,老爺子反而罵我小家子氣,他不當家,不知道財政艱難。”
太子妃楊氏安慰道:“老爺子開心,又是為大明好的事,也不算是亂花錢。”
“怎麼不算?”
“祭奠英靈,在一處祭奠就夠了,搞得四處祭奠,以後都要花維護費用的。”
朱見淇火大:“今年老爺子還要大肆冊封勳貴,我在養心殿勸了幾句,他說我賞罰不公,讓我滾出去。”
“我這家當的,早朝上被臣子罵,回宮裡還被爹罵,我這太子當得裡外不是人。”
楊氏讓人過來扇扇子,給太子爺降降火。
雖是冬天,殿裡燒著地龍,四季如春。
“就依著老爺子便是。”楊氏安慰他。
朱見淇把火撒她頭上:“你倒是什麼都依他,難怪他最疼愛你,宴會上總誇讚你這兒媳有大詩才,又賢惠又孝順,反倒我,裡外不是人,我當的是大明的家,什麼都依他,那天下百姓還過不過了?”
“太子爺在陛下那受了氣,拿臣妾一個婦道人家撒什麼氣呀?既然太子不喜歡臣妾吟詩作對,以後臣妾便不碰這些文雅之物了,乾脆剪了指甲,去幹粗活去。”
楊氏可不慣著他。
她雖是太子妃,但六宮事務都是她在管的,皇帝喜歡她,天下人都知道。
她雖沒有文治武功,但女子中詩才第一,在民間有超級多的擁躉。
她的影響力,真的比太子還大。
朱見淇才不肯低頭呢,悶聲道:“作詩要是能治國的話,我也去作詩,還治什麼國啊。”
他今天實在生氣。
早朝後,被他爹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讓他在門口跪了一個小時,才把他趕回東宮。
要不是他兒子去求情,估計老爺子還不鬆口。
全家就他不受待見,皇帝喜歡兒媳婦,喜歡孫子們,就討厭他這個親兒子,好像他是撿來的。
他總在想,我要不是長子,也出去繼藩該多好,總不用在家看他爹臉色活著。
楊氏氣呼呼地又回來了:“臣妾也不跟您置氣,也不住在東宮受你這閒氣了,我去萬壽宮跟我兒子住去。”
楊氏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都出嫁了。
兒子朱佑榶住在萬壽宮。
見楊氏真的要走,朱見淇慌了,不說他爹會不會罵他,這事磕磣啊,大過年的,又國慶,雙節過著,太子妃回家了,傳出去多難看。
“夫人,夫人。”
朱見淇趕緊說兩句軟話:“我這不被老爺子氣糊塗了嘛。”
他這副皇帝乾的,在前朝沒那麼大公信力,在後宮裡受他爹氣,回來罵媳婦兩句,媳婦也跟他不對付,實在太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