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在螢幕上看到的僅僅總人數的四分之三左右,還有四分之一左右不知下落,其二,這些人中,由於綜合的原因,無法確定是哪個國家小隊的參賽代表。
林老一直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時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首先,暫停大賽活動,讓所有人安全撤回,可以另選賽場進行,其次,各國領隊也參與人員撤離工作,尤其是及時搜尋下落不明的參賽代表。
“我同意!”
“我也同意!”
“……”
會議結束後,威廉卿長及時安排了下去。
外面的人開始忙起來,在亞帶雨林內,張陽同樣沒有空著。
由於無法明確張猛三人的準確位置,也不清楚自己離開自己約定的營地究竟有多遠了,他第一時間運用了“眾妙之門”中的“千里搜尋法”。
千里搜尋法並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能夠千里搜尋,而是一種透過感應,在千里範圍內確定目標的一個準確的位置,然後透過空間來實現時間差的穿越,到達目標的位置。
林老當時說到這個空間概念時,也只是說了個模糊的輪廓,因為他也沒有經歷過,只是在歷代師們傳下來的一套“理論知識”。
但是到了張陽這一代,因為他本身就是練氣者,而且是地皇丹道鏡,所以實施千里搜尋法並非是什麼難事,他所欠缺,只是實踐經驗。
林老當時說到感應時,他舉了幾個比較形象的例子。
比如嗅覺感應。就如警犬一樣,在協助警務人員抓捕罪犯時,透過罪犯留下的衣物的味道,可以找到躲藏起來的罪犯。
又如心靈感應。如果要尋找是自己親人、朋友、同伴,可以透過心靈感應來確定對方所在的位置。
還有直接感應。直接感應是清楚自己要搜尋目標大概位置,然後透過“圈定”的方式來找到對方。
張陽選擇的是心靈感應。
這一感應,心裡不由驚了一驚。首先感應到的是吳倩,竟然相差209公里,然後才感應到倪雷,離他80公里處。張猛是最後一個感應到的,但是距離卻是最近的只有23公里。
這讓他難以理解,難道,心靈感應是從最遠的開始感應的,然後逐漸縮近?
如果林老在這裡,肯定是會罵上幾句,什麼是心靈感應?顧名思義,只有心與心之間相互靠得最近的人,才會優先感應到,這與距離無關。
但是,這一切張陽並不清楚。
張陽出現在張猛面前的時候,張猛坐在一棵橫倒在地面上的大樹上發呆,帳篷已經是碎成不成樣的扔在一傍。
見到張陽,他使勁地揉了揉眼睛,確定沒有眼花後,一米八高的一個漢子,第一次放聲大哭起來。緊緊地抱著張陽,生怕下一秒張陽就從眼前消失了。
這番遭遇完全已經超出了他的想像範圍。
聽張猛說完經過,這才知道,張猛是在凌晨兩點,就醒了過來,卻被眼前的情景嚇傻了:四處見到的盡是茫茫水域,他本身就是旱鴨子,只能心驚膽戰地縮在帳篷內,直到中午時分,帳篷擱淺在一處草地上,才知道水已經退去,但是,自己卻是不知道到了哪裡。
這份絕望的心理,並非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明白的。
張陽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十分理解他的心情,遞過一份食品,這是他在水裡順來的,也不知道是哪國小隊失落的。
張猛這時想到了吳倩與倪雷,他急忙問道:“二弟,三妹與四弟在哪裡你知道嗎?他們安全嗎?”
“他們沒事,你在這裡先休息吧。我去帶他們過來,我們一起回營地去。”張陽說道。
張猛點了點頭。“二弟,你們要安全的早點過來。”
張陽的嘴角習慣性地微微上揚著,笑道:“我們兄妹四人,有老天爺保護著呢!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