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會說拿起比放下更難?有以下三點。
其一,從社會的角度,拿起是一種勇於承擔。這是一種精神,一種肩負,一種承諾,一種堅持。人類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拿起的過程。回溯我們的發展史,看看無數肩負起歷史使命的人,艱苦奮鬥,從未言棄,對他們而言,拿起是如此之難。
第二,從個人方面來看,拿起,需要多種能力。沒有勇氣,你將無法面對困難而拿起;沒有決心,你只能在是否拿起面前徘徊不定;沒有理智,你無法正確拿起所需事物;沒有奮鬥,你必將半途而廢無法拿起。而放下,或是怯懦,或是豁達,但終究是拿起太難而無法承受,怎麼還能說放下比拿起更難?
第三,從發展的眼光看,拿起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拿起前,你並不擁有你拿起後的事物,拿起需要立足現在的已知,看透事物的本質,對未知的未來進行預測;而在拿起後,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是可見的,在需要放下的時候很多東西是己知的,因此拿起比放下更難。
天將降大人於是人也。無論拿起將歷經多少磨難,我們終會勇敢地拿起,併為 之不懈奮鬥。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我慢慢鞠躬,整個階教傳來陣陣掌聲,我的心跳才慢慢恢復如常。
我慢慢抬頭,一下子就看到人群中顯眼的蔣越澤,衝他彎了彎眼。
他就那麼看著我,眼神專注溫柔,慢慢地衝我點了點頭,眼裡都是細碎的星光。
我的心,就被這樣的動作,生出了許多歡喜。
他覺得我不錯。真好。
“正方發言完畢,下面請反方立論陳詞,時間為一分三十秒。”
姚芊芊不緊不慢開口:“感謝主席,對方辯友的精彩發言,大家好。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 放得下”。而實際上“拿得起”容易,“放得下” 卻很難。所謂“放得下”,是指一種心理狀態,就是遇到千斤重擔壓心頭時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之輕鬆自如。在通常情況下,放得下主要體現在:
財能否放得下。我們不提倡做“苦行僧”,追求美好的物質文化無可厚非。但要量力而行,把握度。切莫“平時只恨聚無多,待到多時眼閉了”。如果能在這方面放得下,那可稱是非常瀟灑的“放”。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間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個“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糾葛的人,往往會理智失控,剪不斷,理還亂。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稱是理智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據專家分析,高智商、思維型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比率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倘然能對“名”放得下,就稱得上是超脫的 “放”。
憂愁能否放得下。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憂愁可說是損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泰戈爾說:“世界 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沖洗”……”
“好,姚芊芊。”學姐出聲打斷:“時間到,接下來請正方進行一對一質詢。”
姚芊芊立論還沒結束,論點還沒有全說出來就要進行質詢,一下子緊張起來,手都緊緊攪在一起,一臉戒備的看著我。
我衝她友善笑笑,儘量壓著自己的氣場,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咄咄逼人:“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你方才提到,放不下的憂愁,可以舉例嗎?”
“有,很多啊。”姚芊芊說話結結巴巴:“例如,作業沒寫完,考試考不好,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不敢表白等等。”
“嗯,不錯。”我點頭,繼續設陷阱:“可你說的這些憂愁的背後,它們所代表的責任,努力,感情等等,都是你想拿起來卻沒有拿起的東西,對嗎?”
姚芊芊自己進了坑,現在才驚覺,連忙矢口否認:“不是,這些怎麼能算是拿不起來呢,這明明是我因為太過在乎結果不理想的狀態而放不下啊。怎麼能算是拿不起呢?”
“好,時間到。”學姐又出聲打斷:“下面由反方進行質詢。”
姚芊芊吐出一口氣,高聲問道:“那請問,你有什麼放不下的人或事嗎?”
我點頭:“有。”
姚芊芊又道:“可以舉例嗎?”
“當然。”我微笑:“明天要交的大作業,後天的體育課要學長拳,都是我放不下的事。”
姚芊芊又道:“所以你承認,放不下是一種持續狀態,一直影響你的生活對嗎?”
“不,”我頭腦清明地回:“它對我而言,不是連續持久影響我生活常態的全部,只是心裡較為注重的一件事而已。”
姚芊芊有些急:“那你如果這些做得不好,一直記掛,是不是就是放不下?”
“不,”我繼續反駁:“我放不下的不是這件事本身,我耿耿於懷的,是我應該要拿得起的責任和我應盡的本分沒有做好,而不是放不下這件事不理想的結果。”
話音一落,教室裡又響起贊同的掌聲。
“好,時間到。”這次我聽到了熟悉的聲音,是閆博學長髮出的,帶著一點點高亢和欣賞的聲音:“這場就到這,下面的環節不用繼續了。”
我和姚芊芊齊齊道謝,靜等面試結果。
坐在最中間的學姐,看著我們倆,開始簡短的點評:“你們兩個在新生裡,算是不錯的。我先說正方方瑾瑜。立論完整,從個人,社會,發展三方,由小及大,符合辯論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