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宣朝萬人之上的宣帝也不可以。
他甚至想全民皆兵,直接把烏金國給踏平了,他還想把齊王鎖在自己的地牢裡,把不聽自己話的人,敢多看自己一眼的人全都給砍了。
關於齊王,他那個同父異母的胞弟,他就是這麼想的,可是他也需要權衡利弊,權衡過後的結果就是,他發現自己不能這麼做。
所以他只能削弱齊王的羽翼。
只是掌控了幽南谷,只是將幽南谷和炎城收入囊中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宣帝升了幾名齊軍主將做京官,架空了他們手中的兵權。
並再次給慕容玉賜官,一個沒有實權的館閣學士名頭,鐵了心的不讓他再去齊王封地。
而這一次,慕容玉沒有辦法再拒絕了。
因為已經拒絕過了一次。
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家族,可以明目張膽的、一而再的拒絕帝王之命。
這些,都是發生在朝堂上的事,被困在東宮的景喜並不知情。
她只知道太子下朝後,太子妃給她帶來了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太子妃給了她很多賞賜,叫她帶出宮去。
她終於可以出宮了!
她特意帶著近水去向太子辭行。
她過去的時候皇太孫也在。
皇太孫得知她要走了,特意命人將那本《魏霞遊記》取來贈與了她。
“景大夫,這本遊記父親贈我了,今天我想轉贈給你,謝謝你治好了我父親的腿,你說你想走遍大宣的河山,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書寫的遊記。”
景喜雙手接過那本書,鄭重的向那孩子拜了拜:“多謝小殿下,望小殿下珍重。”
“嗯。”八歲的孩子點了下頭,朝景喜露出了個略帶青澀的笑容。
他的笑容純粹而無邪,印在景喜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消散。
以至於後來,這個笑容,永久的烙在了景喜的心裡。
……
景喜回到住所,迅速的收拾好自己的行裝。
來到東宮後她身上穿的都是太子妃備下的衣物,如今不過是換回了原本的那身,並收好了慕容玉送進來的幾本醫書,以及皇太孫所贈的遊記。
至於太子妃的賞賜,自有下人抬著。
景喜和近水在東宮大太監的引領下往宮外走。
景喜迅速張望了一下,發現除了自己和近水之外,同行的再沒有其他人了。
於是小聲的問近水:“和你一個院子的工匠們呢,怎麼沒有看到他們?”
近水把聲音壓到最低:“他們都被留下來了,要繼續為太子製作假肢。”
景喜心裡一咯噔,忽然想起她去向太子辭行時太子說過的話。
‘不必再多禮,趕快走吧。’
她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又小聲叮囑近水:“快點跟上。”
要快點走,或許慢了就走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