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奸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聰明能幹,善解人意,不但能夠把上司交給的任務圓滿漂亮地完成,還能揣摩透上級的心思,把上級想而不好的話給了,把上級想辦而不好辦的事給辦了。上級隨口一句話,他就能解讀出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上級的高度信任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伯嚭就具備這種能力。他從來不違逆吳王,不一句吳王不愛聽的話,最大限度地滿足吳王的的所有欲求,吳王和西施專門享樂,他就把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讓吳王心無掛礙地去享樂。而私下裡卻根據范蠡的意思,幹著賣國的勾當。
伯嚭獲得吳王的高度信任,為相幾十年,沒人能夠撼動他的位置。
伯嚭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姑蘇檯面見吳王,回報近期的大國事,十分謙卑和恭順。
談完公事,二人還要閒聊一會。這對奇葩君臣有一個共同愛好,那就是談女人。他們談的非常投入,討論床笫之間的每一個細節,然後樂得哈哈大笑。
這,吳王和伯嚭正在談論女饒時候,忽然報告,齊國有使者來訪。
吳王:“太宰,不知道齊國使者何事來訪,你去見見他,接談一下。”
伯嚭:“臣遵旨。”
時間不大,伯嚭有面見吳王。吳王:“齊國來使所為何事?”
伯嚭:“齊國來使談及吳國和齊國在大虞山一線國界尚未勘定,兩國的管理重疊,造成諸多的矛盾和不便,要求透過談判,解決這事。”
春秋時,國與國之間並沒有像後世那一條明顯的國境線,只是在有人煙的地方明確某個村莊或城鎮的歸屬。
上一次吳齊大戰,最後透過談判收場,但因為時間倉促,談得不細緻。這次齊國派遣使者,要求在細微處,進一步明確。
吳王:“這不是大事,你和他談談,明確一下就是了。”
伯嚭:“臣遵旨。這事辦好之後,再向君王回報。”
劃定國界在後世是一件重大的事,有的要經過多年的艱苦談判才能解決。那是因為地下可能有礦產資源,經濟價值很高。
而春秋時看重的是勞動力和可耕地,著重在城鎮和村莊的歸屬。有些沒有人煙的荒山野嶺,根本就沒有人關心它是那個國家的。
伯嚭和齊國使者談了幾輪,來面見吳王,回報了談判的情況。完了之後,伯嚭:“陛下,還有一個情況,臣拿不準是不是應該回報一下。”
吳王:“重要嗎?”在具體事務的處理上,吳王完全信任伯嚭。很多具體事務他根本就不想聽回報。
伯嚭:“臣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重要。”
吳王:“那你就看,到底是啥事。”
伯嚭:“臣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就是齊國使者這幾經常出入相國府。”
“哦?有這事?”吳王立刻警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