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之上,巴國之王很是心悅的坐在高高的殿堂之上,道:“啟兒在彭城實施變革,其收穫很大,彭城交上的稅賦在巴國的縣州之間是有所排名的,充實了國庫,這次變革啟兒是功不可沒。”
公子啟站出,仰望朝堂之上的巴國之王,雙手拱於前,彎下腰道:“此次在彭城實施變革仰仗於父王的英明,還有張繼、公孫子醜、孟仲子、陳子臻等幾位賢臣的輔助,所以兒臣為這些人請功,功不在兒臣,功在於張繼、公孫子醜、孟仲子、陳子臻等人。”
“啟兒不貪功,此乃百官之楷模,諸位愛卿要樹立此為榜樣,賞公子啟,公孫子醜、孟仲子,陳子臻、張繼等人布帛千匹,黃金白銀千兩。啟兒,你說封他們為什麼官職呢?”
“張繼繼衛鞅之後法家集大成者,好刑律,法嚴明,封張繼為大司寇,掌管國家之刑法;公孫子醜善言辯論,施仁政具有輔助的才能,封大司馬卿,協助相國大人管理國家政務;孟仲子待人寬和,為人正直,懂周禮,恢復司空的官職,封其司空掌管國家之禮儀;陳子臻善於管理一方百姓,為人講仁義道德,現為縣令之職,按其能力極其功績升降。”
“好,諸位愛卿還有什麼異議?”
朝廷上下是一片靜悄悄,都在猶豫徘徊之中,想公子啟的這次變革對他們有利還是有害。相國王蓉站出道:“大王,公子力於變革,為了這個國家是鞠躬盡瘁,臣等無異議。”
“好,宣讀旨意。”
巴國之王看了看旁邊的宦官,這個宦官站出開啟聖旨,念道:“張繼、公孫子醜、孟仲子聽封。”
張繼、公孫子醜、孟仲子站出跪下道:“草民在。”
“封張繼為大司寇、公孫子醜為大司馬卿、孟仲子為司空,各賞其布帛千匹,黃金白銀千兩,欽此。”
“謝大王,大王萬壽無疆,”張繼,公孫子醜、孟仲子站立而起退回站立。公子啟站出道:“廢除奴隸祭祀,喪葬等制度,青丈全國之土地統計其人口分配其土地這一舉措已經在巴國境內實施,兒臣將全面變革方案已經起草完畢,第一大開言路,讓朝堂上的各級官員敢說真話,說實話,為國家的大政方針獻計獻策,並恕其言者無罪;第二整頓吏治,恢復採風制度,一個地方的民風是否淳樸,治理的是否得當,就要看這個地方官的執政方針極其採取的措施,按其各個地方的官員的政績優劣給於或升或降或者裁剪與繼任等。此方案如果在全國實施必定人心惶惶,所以首先在區域性實施,比如京城閬中,使其上下通行;第三,統一度量衡器,比如大斗於小鬥、桶、權、衡、丈等計量單位。變革將會代表一個國家的崛起與興盛,各個諸侯國的商人將會湧入境內,同樣會造成市場混亂,對此將各國的貨幣統一兌換成我們國家的貨幣,方便市場一切的商品於貨幣的交易活動;第四,按軍工受爵,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嚴厲禁止私鬥,凡參加私鬥者必將嚴懲。兒臣在佛城縣招安一些山寨土匪,兒臣倒是有一個建議,將這些山寨土匪訓練成為王都護衛,拱衛王都的一切安危。其上變革措施有違犯者必將嚴懲不貸,包括王室。”
公子及惡站出反駁公子啟的變革舉措,道:“大王,兒臣反駁大哥按軍工受爵這個舉措。”
公子及惡身後的一批官員站出,道:“大王,這些變革舉措必將會得罪那些貴族王親,臣想此變革方案萬萬不可,還請大王三思,同樣也是為大王著想,為公子著想。”
還有的反駁的官員站出道:“按照舊章來治理國家,才能使官員熟悉規矩而百姓安定不亂。”
“國家要變革,要富強難免會得罪那些權貴世卿,非常之時非常之舉,國家要富強不受其外強的蹂躪,只有變革。父王,疑慮重重只會錯失良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公子啟站出道。
張繼站出在公子啟的旁邊道:“對於下層的人不能和他們商議開創的計劃,只能分享成功的利益,所以說普通的人只知道安於舊習,學者往往會陷於所知的範圍而不可自拔,這種人讓他們做官可以,但是不能和他們商討舊章之外的開創大業的事情。商君曾經說過,聰明的人制定法規政策,愚笨的人只會受制於人;賢德的人因時而變,無能的人才死守成規,公子大賢,是聰明之人,賢德之人。”
巴國之王望望相國王蓉道:“王愛卿,你對啟兒的變革措施有何異議?”
“公子大賢,比如管仲在齊國變革,執政四十年間,因事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徵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尊王攘夷成為一霸;李悝在魏國變法;申不害在韓國變法,為相十九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時間,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特別是商君在秦國變法,以霸道治秦,並使其秦國凌駕于山東六國之上。公子大才,變革尊王道,仁義,臣贊同公子的變革。”
“ 寡人的夫人是韓王的妹妹,曾勸說寡人學習申子在巴國變革,現在他已經不在了,寡人後悔不聽其良言。如今啟兒在彭城變革,政績顯赫,寡人準其變革。”
公子及惡進入自己的府中罵道:“王蓉這個老匹夫,將來等我坐上大王第一要殺得就是你王蓉這個老匹夫。”
此時,一個下人進入府中急報,“殿下,殿下,不好啦,不好啦,公子啟青丈咱們家的田畝。”公子及惡急走出,道:“什麼?大哥青丈咱家的田畝,”公子及惡聽完後一腳踢出,下人被公子及惡一腳踢開之後再次跪起爬上前來到公子及惡的腳下,道:“是,殿下。”
“我相信這不是大哥下的令,是誰下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