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擅長於耐心。
紀氏就是這麼栽的,雲風篁為什麼不可以?
她再惦記著戚九麓,如今人在深宮,那人在軍中,朝朝暮暮與她相對的是自己。
賢妃還這麼年輕,算著她跟戚九麓相處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就十年上下,還包括懵懂的孩童時候。
而他與賢妃還有很多個十年,他耗得起。
光陰最是公平,青梅竹馬給彼此的烙印永遠不會消弭如初,卻可以被更濃重的印記掩蓋過去,像未曾有過——譬如雲風篁之於袁楝娘。
他也可以取代戚九麓。
而她的狐疑不信任,也可以在時間之中得到證明。
所以儘管這次察覺到雲風篁居然試圖對袁太后不利時,淳嘉其實很生氣,但思索之後,他還是決定息事寧人。
賢妃如今跟袁太后之間的芥蒂十分深刻,他沒辦法說服袁太后對這妃子視若己出,也不可能讓賢妃對太后冰釋前嫌。
強壓著賢妃認錯認罪都沒什麼意義。
因為雲風篁事後一定會變本加厲的報復回去。
惹急了她甚至連後果都不考慮。
那樣對他有什麼好處?
打壓賢妃不給她威脅到太后的條件呢,就是他跟雁引說的“熬鷹”,賢妃不是他,賢妃很沒有耐心。
進宮這才幾個月就升到妃位猶自不滿意的主兒,你能指望她被折斷羽翼深鎖宮門之後,效仿淳嘉隱忍多年等待時機?
她八成會選
擇孤注一擲的拉個能拉上的對家同歸於盡。
那樣對淳嘉,又有什麼好處?
跟古往今來眾多母妻俱全的男人一樣,他也希望袁太后與所喜愛的妃子情同母女,合作無間。
但眼下雙方之間的矛盾短時間內無法調和,淳嘉卻不希望任何一方出岔子。
除了兩邊哄,自己忍,還能如何?
雖然還是公認的“血氣方剛”、“年富力強”的年歲,但八年隱忍下來,淳嘉骨子裡沉澱下來的穩重,早無同齡人的衝動魯莽。
他外顯的喜怒哀樂都有著用意,絕不會真正允許情緒主宰了行動。
“……這實在太委屈陛下了。”雁引沉默了會兒,嘆息,“但望賢妃娘娘早日明白陛下的苦心才是。”
絢晴宮主位是怎麼樣的福澤深厚,得天子如此厚待?
偏那位還不知足,至今憤憤不平,自覺受委屈了……卻不知道天子才是真正受盡了委屈的那個!
雁引也真是沒話說了。
“朕乃扶陽端王唯一男嗣,其時嫡母無子,莊太妃臨終前卻仍舊不認為,朕可以高枕無憂,再三叮囑朕用心課業,不可有絲毫懈怠。”淳嘉靠回車軫,重新閉目養神,淡聲說道,“朕初時懵懂,後逐漸長成,方知太妃苦心。乃是擔心空有身份,卻德不配位,招致災殃。”
他雖然當雁引是心腹,但那些揣測太妃與袁太后之間恩怨的想法,當然不會說出來。
人前提長輩,淳嘉一向揀好聽的說。
“賢妃到朕身邊不過經年,朕對她雖然有著偏袒,到底不至於因此亂了規矩,她又是備受寵愛裡長大的,沒那麼容易受寵若驚。”
其實淳嘉自覺對雲風篁算不錯的,相比他的三宮六院那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待遇——但架不住雲風篁的前未婚夫對她言聽計從千依百順,為了這青梅什麼事都敢做、親媽都比不上、生他養大的家族都能扔下不管只求帶著青梅遠走高飛的那種。
相比之下,雲風篁還真沒覺得淳嘉對自己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