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劍門關,將軍府裡那幾間四個不靠的議事廳裡,統領韓柱石揹著手擰著眉,在三間連通的議事廳裡來來回回的踱。
議事廳外,跟了韓柱石將近三十年的幕僚荀先生急步進來。
韓統領忙頓住步,看著荀先生邁進門檻,迎上兩步問道:“送走了?”
“走了,我又留了一遍,讓他歇上一個時辰,吃了中午飯再走,他都不肯。”荀先生先站住答了話。
“坐下說話,大郎,給先生倒杯茶。”韓統領一邊示意荀先生坐,一邊吩咐站在旁邊的大兒子韓英傑。
韓大郎忙倒了杯茶捧給荀先生。
荀先生喝了茶,看向坐在上首的韓統領。
“你說!”韓統領還是緊擰著眉,示意荀先生。
“二公子這想法,咱們料到了。”荀先生聲音很輕。
“料到是料到了,可……唉!”韓統領猛拍了下桌子,煩躁的嘆了口氣。
他是料到了二公子的想法和態度,可他沒料到二公子把這事交待到他頭上了,這劍門關一過,後面就是蜀中萬里沃野,他這裡該是最後一關,要交待,也該交待給前面無數險峻之處,可二公子竟然把他當成了最前鋒!
“這也是二公子對將軍的信任。”荀先生一句話沒說完,就露出苦笑,“先想想好處,這確實是二公子對將軍的信任。”
揹著手站在旁邊的韓大郎瞥著荀先生,嘴角往下扯了扯。
“唉,這事該怎麼辦?你有什麼想法沒有?”韓統領煩惱無比。
“等他們到了劍門關,肯定來不及了,這事兒,越早越好。”荀先生擰著眉頭。
“他們現在到哪兒了?”韓統領看著兒子問道。
“昨天遞過來的信兒,說是還有五天能到漢中,他們走得慢。”韓大郎欠身答話。
“寧縣到廣元那一段,最為險峻。”韓統領看著荀先生,擰眉道。
“先生覺得,咱們真跟中原打起來,有幾分勝算?”韓大郎看著荀先生,插話道。
“這不是你該多管多問的。”韓統領沉著臉教訓兒子。
“阿爹不是常常教導我:不能只盯著眼前區域性,要看大勢看大局,先生也是這麼說。”
韓大郎委婉的頂了句。
韓統領是個疼孩子的,尤其疼愛這個頗為出色的大兒子。
“那邊那位太子放出來的那話,是威懾,可那一對兒夫妻真要死在了蜀地,這話,就是讓蜀中上下沒了退路,只能上下一心,背水一戰。
我和你阿爹議過好些回,真要是這樣,蜀中就佔了地利和人和兩樣,該能和五五之數。
這是一,其二,那對兒夫妻真要死在了蜀地,丞相不提,就是大公子,也只能背水一戰,如果大公子能親身走一趟大理,和大理聯手,那就又能多出至少兩成勝算。
真到那時候,大公子也只能竭盡全力,為蜀中打算,若是能再往北進,取下關中,打通往北通路,那時候,別說蜀中,就這天下,也能爭一爭了。”
“櫟城外,安家軍突現,北邊部族潰退,只怕要入了霍義山的口袋,就算不被斬草除根,沒有三五十年,也難恢復元氣,這是春天那一戰後,您和阿爹議論的話,這會兒看,也確實如此。”
韓大郎從荀先生看向他阿爹。
“還有,丞相年紀大了,又一直病著,撐不了幾年了,大公子在家如出家,二公子一家志大才疏,丞相真要是沒了,蜀中立刻就要亂相叢生,這也是您和阿爹擔心議論過多少回的。
真要起了內亂,蜀中怎麼辦?咱們怎麼辦?”
韓大郎直視著他爹,荀先生擰著眉頭,也看向韓統領。
韓統領臉色陰沉,垂著眼一言不發。
“當初阿爹要往二公子那邊靠,我就不知道阿爹是怎麼想的。
現在,更不知道阿爹是怎麼想的,蜀中歸附中原這事兒,丞相算是居中,大公子一力促成,只有二公子一家捨不得,他們捨不得有情可原,阿爹有什麼捨不得的?
阿爹又不是蜀中主帥,一員戰將而已,真要歸附了中原,不過和大家一樣,歸到幾位安將軍手下,北上征戰,有什麼不好?
阿爹幹嘛非要絕了自己的路,也絕了蜀中所有人的路?”
韓大郎說的氣兒上來了,他實在想不通。
“咳!”荀先生用力咳了一聲,看向韓統領,苦笑道:“我跟大郎說說吧。”
韓統領抬頭看了眼荀先生,長嘆了口氣,點了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