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特爵士很快意識到兩件事,一好一壞。
好的那件事是,戲劇行業應該能發展下去。
《控方證人》的優秀舞臺效果,以及觀眾看完後長達近十分鐘的掌聲反饋,都能表明舞臺表演的獨特性和接受度。
在魔影的市場衝擊下,戲劇並不是完全失去競爭力,還會保留一部分忠實的觀眾群體。
雖然受歡迎程度多半會不如以前,但總比被完全淘汰了好。
而且現在所有娛樂市場都在增長,根本原因是人們手裡開始有閒錢了。
說不定戲劇的未來會比現在更強。
他身為戲劇公會會長,儘管一直以來只是把戲劇當做他實現階級跨越的工具,本身並不熱愛戲劇。
可工具用多了也有感情。
戲劇的出路找到了他還是很欣慰的。
不過壞的那件事是,屬於他的戲劇行業應該是發展不下去了。
戲劇公會並不是團結一體的,在公會內部,很多人都盯著他的位置。
會長又不是終身制的,以他今天丟人現眼的表現,給競爭者們提供了不少攻擊自己的素材。
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繁榮戲劇行業,比一個在他手裡逐漸走向沒落的行業更難接受。
周圍的觀眾紛紛起立,毫不吝嗇地給出讚揚。
只有圖爾特扶著額頭坐在椅子上,他在想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戲劇公會好起來,並且保住自己的職位。
帶領全公會向著新戲劇公會的演出方式改革?
說起來容易。
那個定理叫什麼來著?慣性,是物體保持其原本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也就越難改變。
戲劇公會肯定是一個“質量”巨大的組織。
改變對於這樣的組織可太難了。
《控方證人》劇組全體人員登臺謝幕,享受全場的歡呼。
一年之前,他們還是戲劇行業裡無戲可演遭受排擠的邊角料。
後來雖然出演《構裝勇士》,賺到不少錢,但在藝術界內名聲仍舊不好。
大家普遍的看法是,這種穿著奇怪造型構裝打怪物的故事,和吟遊詩人為了賺賞錢瞎編的傳說沒什麼區別。
離奇曲折吸引人,不過並沒有多少深度和內涵,對錶演能力的要求也不高。
純粹的商業化作品,儘管人人都羨慕它帶來的收益,但在討論劇團的成就和地位的時候,這樣的作品不會加分,甚至可能因為太賺錢而減分。
主流觀點還是推崇為了藝術表達餓死都行的那種人物。
當然,藝術表達和賺錢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兩個追求,只是一起做到太難了。
也許時隔許多年才會冒出一部這樣的佳作。
而《控方證人》顯然就是其中之一。
謝幕的順序是幕後人員,配角,主演,最後是主創。
當嘉琳娜爺爺走上舞臺時,這位見過無數大場面的老劇團長,也是忍不住被淚水模糊了視線。
他沒想到自己這個歲數,還能有再次受到觀眾認可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