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九月,所有高中學生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返校。
面對激增的人行客流,楊家的四路餐館今天卻意外的沒有開張。
楊漢友夫婦兩人陪著楊青時,一起來到學校報名。
畢竟是高三,在那個年代的西南盆地,高考改變命運的說法依舊被人們奉為圭臬。
楊漢友和夏慧自然也不能免俗。
雖然兒子的成績一直都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資本,但真到了快要高考的節骨眼上,說不忐忑也是騙人的。
“你看這小子,完全沒有高三的覺悟嘛!”
“這一天天的,也不知道他腦子裡究竟在想些什麼?”
目送楊青時走進學校,楊漢友有些感慨的嘀咕了一句。
本來他對自家的飯館沒抱過多大希望,只期盼能養家餬口,能順利熬到自己退休而已。
可沒想到經過楊青時的些許改動,在短短一週時間裡,生意就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質變。
所帶來的收入,讓楊漢友至今都如墮雲霧,彷彿極不真實。
“以青子的成績,考上大學並不是難事。”
“不管他心裡在想什麼,我這個當媽的就是希望他能健康快樂就好。”
夏慧看著兒子漸行漸遠的身影,忽然鼻子有些泛酸。
從剛剛出生咿呀學語,到現在已經少年初長成,不得不感慨時間的力量如此神奇。
“你就是太慣他了。”
“明明是自家的生意,非要拿走什麼20%的股份?我們的東西還不都是留給他的?”
楊漢友有些不滿的埋怨。
看著周圍車流密集的人群,他忽然生出了肉疼的感覺。
這麼多人,如果今天開門做生意,食客只怕能比之前多出一倍!
“你這小家子氣的性格,啥子時候能改改?沒有兒子出謀劃策,你的店早就關張了。”
“況且你沒看劉剛,把好又來的股份拿出一成,直接免費送給了青子?”
對於丈夫的抱怨,夏慧頗為不滿。
其實天底下當媽的都有個普遍特點,沒有一個不是護犢子的。
自家孩子,自己怎麼說都行,當別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那就必須要跟你正面硬剛到底!
“那老東西只怕是失心瘋了。”
“一個孩子家家的,給他那麼多錢,以後咱們還怎麼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