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專諸點頭。
幾日前孫武來到梅里後找到了伍子胥,伍子胥安排他住在了楝樹弄,這是兩人離開吳趨後的第一次見面,也或許是最後一次見面……
此刻孫武沉默不語,過了老半天才嘆了口氣道:“這是一條不歸路!”
“我意已決!”專諸咬了咬牙,毅然決然地道。
“師兄想好怎麼做了嗎?”孫武問道。
專諸搖頭。
王詡沒有告訴他怎麼做,僅僅是給他堅定了信心,而殺王僚的機會只有一次,必須一擊致命,具體怎麼做他根本沒有譜,因此第一時間便想到了智謀過人的孫武。
換句話說,其實這也是他來楝樹弄的真正目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你可知刺殺吳王有三大困難。”孫武緩緩道。
“三大……困難?”專諸凜然。說實話,他胸中只有一腔熱血,根本沒有想過這麼多。
“第一,吳王僚身邊高手如雲。據說最有名的是他的兒子公子慶忌,其自幼習武,力量過人,勇猛無畏,曾經孤身一人擊殺過雌犀,吳國上下都很敬佩他的武功,公認為吳國第一勇士。”
“慶忌嘛,我不怕!”專諸便揚了揚粗壯的胳膊,傲然道。
慶忌的威名如雷貫耳,每一個吳國人都熟知,在專諸的預料之中。
孫武反駁,他清楚專諸的實力,雲夢谷學藝數載都研究劍法與道術了,師兄使出先天真氣的話整個吳國恐怕也是罕有敵手,一個慶忌倒不算什麼。
“第二,吳王僚為人十分謹慎,必會鎧甲加身,難以擊破!”孫武說出了第二點難處。
“我有魚腸劍!怕什麼?”專諸道。
他說得沒錯,魚腸劍無堅不摧,的確能夠破甲。
孫武也不與其辯駁,接著又道:“第三,守衛森嚴無法近身。而且最難的就是這一點,還有一點,魚腸劍如何帶進去也是一個問題……”
“的確是個難題……那怎麼辦?”專諸撓著頭皮,頓時傻了眼。
毫無疑問,近不了身的話,哪怕再高的武功等於白搭。
孫武略一沉吟,道:“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這是《孫子兵法》九變篇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分清利害很重要,要使諸侯屈服,就要用讓他們害怕;要使諸侯疲於應付,就要讓他們繁忙;要使列國諸侯被動奔走,就要用小利引誘他。
專諸聽得雲山霧罩的,窘迫地道:“師弟啊,我這點學問你也知道,別難為一個粗人了,你就說的淺白一些,到底怎麼做好了……”
“就是說,要投其所好,方能近身!”孫武道。
……
一個時辰後,經過孫武指點已經胸有成竹的專諸起身告辭。
孫武依依不捨地送出門外。
他知道專諸此一去,再無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