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信件的最後一番話,直言的表示了龔元願意歸順的訊息。
緩緩看罷,放下信件,陳群望著斥候隊長,徐徐說著:“既是重大軍情,你為何不先告與將軍,而前來求見吾?”
此時,他話音陰沉著,面色不善。
見狀,斥候隊長不由感到心裡一沉,面露惶恐,急忙拱手道:“先生,小人先去便去的是縣府,只是將軍早已安歇,侍衛堅決不准我等入府打擾。”
“只是,軍情緊急,小人又不敢耽擱半分,便想到前來報與先生了。”
“還望將軍明鑑!”
這一刻,斥候隊長拱手低頭,解釋著。
“既如此,那你先退下,前往縣令府邸,請他立即前來面見我。”
“諾!”
聞言,眼見陳群面色恢復正常,斥候隊長亦是暗鬆口氣,然後面露喜色,立即拱手應諾著。
隨著斥候徐徐退去,陳群才緊盯著案几上的這封信件,面色凝重,沉默不語。
“水賊願降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這該不會是關平的詭計吧?”
思索半響,陳群思緒萬千,卻是狐疑不堪,遲遲不敢妄下定論。
“算了,不想了。”
“信中龔元既然說他一直與縣令保持著聯絡,那先等問清楚情況再說吧。”
思索片刻,陳群遂暫時放下,又繼續處理著軍務。
約莫兩刻種的時間,比縣縣令才姍姍來遲,走進帳中,調整衣冠,遂向陳群拱手行禮。
(注:兩刻種在古時為30分鐘。)
“下官比縣令拜見先生,不知先生深夜尋小人前來,可有要事?”
此時,比縣縣令卻是面色疑惑,完全不知這麼晚,為何還找他前來。
聞言,陳群轉而將案几上的信件遞給比縣縣令,並道:“你先看看此信,可覺得熟悉?”
話落,比縣縣令遂接過信件,開始細細看著。
“這是龔元的字跡!”
片刻功夫後,比縣縣令看罷,頓時歡喜道。
“怎麼,你真的與他相識?”
眼見於此,陳群也已經確定了,看來龔元的確沒說謊,是與比縣令熟悉的。
旋即,比縣縣令不敢怠慢,立即解釋著:“先生,這支水賊前身是當初肆虐汝南,投奔劉備的劉闢、龔都餘部。”
“大頭領劉伽是劉闢之弟,二頭領龔元是龔都的同宗,在魏王親征汝南後,劉闢、龔都戰死,劉備率眾逃亡荊州。”
“而劉伽、龔元為了躲避我軍的清剿,便率眾渡淮河,抵達比水、淮水的交界處,此處地勢複雜,又堅賊軍異常熟悉水性。”
“我等實力有限,屢屢剿之不滅,可由於水賊卻縱橫淮水、比水,劫掠來往商戶,也是迅速發展到千餘眾。”
“直到數月前,那龔元主動找上吾,他表明願意歸順於我軍,故此這段時間我一直與他頻繁聯絡。”
“只是,沒想到最終這支水賊竟然投降了荊州軍。”
“唉,可惜啊!”
徐徐一番話,比縣縣令率先將具體實情彙報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