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這兩位的下場都不好,都在寄人籬下。
元白從客卿升任供奉沒多久,就仗劍下山,去與風雷園黃河問劍一場,成功拖延住了後者的破境。元白的劍道成就,卻就此走到了斷頭路的盡頭。
元白在對雪峰那邊,身邊只有個婢女相依為命。
只是這次一線峰議事,祖師堂裡邊,有了兩張新面孔,一位年紀輕輕的金丹劍修,上次開峰典禮,很是隆重,一洲皆知。
此人差點就成為龍泉劍宗的嫡傳,不知為何,阮邛會主動放棄這麼一位劍仙胚子。
還有個年紀更小的吳提京,面容冷峻,不苟言笑,落座後便開始閉目養神,與元白差不多。
一些個與他道賀的心聲言語,根本就懶得理睬。
本命飛劍,名為鴛鴦。除此之外,據說還有一把秘不示人的飛劍。
如今正陽山上上下下,正在全力籌備護山供奉袁真頁躋身玉璞境的典禮。
披雲山魏檗,是寶瓶洲歷史上第一位上五境的大嶽山君。
而正陽山這位護山供奉,就成了首位精怪出身的上五境修士。
而今天議事,又是一件喜事臨門。
因為前不久從雲林姜氏那邊,傳來了一個天大的好訊息,此次文廟議事,因為家主的秉公直言,只要大驪朝廷點頭,正陽山這邊再拿得出五十位劍修,遠遊蠻荒,下宗一事,文廟那邊可以透過。
事實上,宗主竹皇前不久已經悄然破境,躋身玉璞。可竹皇只是私底下,與師叔夏遠翠,財神爺陶煙波,掌律晏礎,袁供奉,心腹田婉,商量此事,竹皇的意思,是過幾年再放出這個訊息,到時候再來籌辦典禮。
夏遠翠忍不住稱讚一句,師侄確實沉得住氣。
田婉這個一門心思諂媚宗主的狗腿子,竟然提議不如雙喜臨門,剛好一起籌備了。
陶煙波冷笑不已,說我這個管錢的,都不覺得需要節省這筆錢,田婉你一個管山水邸報的,倒是很懂得替我著想嘛,怎麼,不如咱倆換個位置坐坐?
掌律晏礎大笑,說是咱們正陽山的慶典,一場接一場,這些年實在是過於頻繁了,讓一洲修士目不暇接,山上朋友跑斷腿,估計都要有怨言了。李摶景若是還在世,豈不是要氣得當場劍心崩潰?
聽聞建立下宗有了希望,除了吳提京和元白依舊無動於衷,其餘祖師堂眾人,或多或少都有喜慶神色。
先前正陽山的一洲風評,是稍稍差了點。
尤其是那些老字號宗門,對正陽山說了不少失禮的言語,其中就有風雪廟大鯢溝的秦老祖,公然說了不少風涼話,大致意思是說正陽山功勞天下第一,別說一個下宗,將那下宗開遍九洲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晏礎笑道:“如今下宗已經板上釘釘有了,那麼下下宗,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想一想的嘛,只是不知道到時候秦老祖,是否願意挪步,出席咱們的慶典。”
陶煙波撫須笑道:“到時候我親自與風雪廟大鯢溝下請帖,一封不行,就多寄幾封。”
撥雲峰在內的老劍仙們,曾經對此也頗為鬱悶,尤其是他們這些實打實去老龍城、大瀆戰場,多次搏命出劍的正陽山老人。
今天議事內容,還有就是吳提京躋身金丹境後的開峰,開哪座峰,從今往後,會在何處修行練劍。
如今閒置的山頭,所剩不多了。
其中有合稱眷侶峰的大小孤山,一直閒置,不曾開峰,因為太久沒有出現一對劍修道侶,聯袂躋身地仙。
為此正陽山專門訂立了一條門規,任何兩位道侶劍修,只要雙雙躋身金丹,不但可以入主眷侶峰,還可以保留先前山峰。
至於背劍峰,是祖山一線峰之外的第二高峰,正陽山的開山祖師爺,在山巔擱放有一把長劍,曾經立下鐵律,只有後世劍修,百歲劍仙,才可以取走長劍作為佩劍。護山供奉袁真頁,平時就在此山修行。
事實上,只要誰能夠取走長劍,不說背劍峰的峰主身份,其實就連正陽山的宗主之位,都沒有任何懸念。
再就是距離白鷺渡最近的青霧峰,山小,靈氣稀薄,還吵鬧,誰都不覺得是什麼好地方。
袁供奉在大戰落幕後,搬遷回了三座南方大驪藩屬的破碎舊山嶽,雖然山嶽折損厲害,可畢竟是一國大嶽所在,底子極好,其中一座,就給了那個從龍泉劍宗轉投正陽山的年輕金丹,但是最好的那座山頭,據說是白衣老猿特意留給陶紫的。
此外,就只有碧海峰,玉琅山,溪雲山,暑籠山,不好不壞,其實都不適合吳提京這麼一位不世出的劍道天才。
最後是宗主竹皇一錘定音,撥給吳提京那座仙人背劍峰。
一時間祖師堂內,神色各異。
但是更奇怪的,卻是那吳提京主動要求換一處山頭開峰,是那眷侶峰。
連竹皇和幾位老祖師都一頭霧水,只好將此事暫時擱置,打算先在私底下問問吳提京為何如此選擇。
散會之後,田婉獨自御風返回那座被譏諷為“鳥不站”的茱萸峰。
這位名聲不佳的女子祖師,山中獨居,到了修道之地,突然伸手按住額頭,滿臉痛苦之色。
原本是一個開花結果的大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