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刀也極為難練,餘化離開蓬萊島時,餘元就在煉製此寶,預計還有十年火候,沒想到這就成了!
餘化恭賀道:“師尊有此神刀,必然擋者披靡!”
餘元笑了笑,伸手一招,從身前的寶爐中,收了三枚丹藥。
餘化奇道:“這是?”
餘元似笑非笑地道:“天機留一線,化血神刀煉製之時,爐中分龍虎,定陰陽,同煉了三粒丹藥,可解災厄,未免誤傷道友,為師還是帶上為好。”
他早早收拾了一下,喚來坐騎千年五雲駝,上了雲端,往朝歌而去。
不一日時間,師徒倆就降下,就見一座高臺搭起,許多工匠忙忙碌碌,進行著最後的準備。
餘化道:“這就是祭臺了,後日便是大典之時。”
餘元遠遠望氣,觀察著朝歌的氣象,微微一笑:“有好戲看了!”
……
九月初七。
諸事皆宜,不避兇忌。
位於朝歌外的祭天高臺,已經搭建完畢。
大鼎環繞祭臺,上面繪有精美圖紋,共十二座。
內部一圈,以水火雷風山澤,乾坤六子落定;
外部一圈,以日月星山川海,天地六合落定;
從高空俯瞰,十二座錯落有致的大鼎,正組合成一隻展開雙翼的玄鳥之形。
這是沿襲夏朝祭祀的習慣,只是那時是大禹九鼎定九州之位,現在則變成了天命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受天明命,歷數無疆,神功聖武,遺厥子孫……”
聞仲立於高臺,朗聲宣昭。
後世皇帝的旨意,分為詔、制、敕、諭等等,現在還沒有那麼詳細,同時宣讀的臣子也不規定,德高望重的老臣即可。
另一邊,大軍帶著九夷的屍體和戰利品,黃飛虎騎著五色神牛,前面開路,黃尚站在戰車上,對著兩側圍觀的臣民招手,贏得一陣又一陣的歡呼。
在朝歌城內遊街了一圈,帶領著洶湧的人流,他們才來到了祭臺,敬天法祖,祭祀大典正式開始。
帝乙拾階而上,祭社稷、祭五祀、祭五嶽。
大商列祖列宗的牌位,位於祭臺前端。
在中華民族心裡,沒有歷代先祖披荊斬棘,排除萬難,就不可能擁有如今的生活,三皇牌位在歷代先祖之上。
最高位則是昊天上帝,那面非金非玉,蘊含著無窮信仰光輝的牌位,立於中央,乃是無上至尊。
帝乙開始祭祀。
祭殷商先祖!祭人族三皇!祭昊天上帝!
有條不紊,宣讀功績!
場面一片安靜,哪怕是外圍數萬朝歌子民,都靜悄悄,只聽得那蒼老卻中氣十足的聲音,在唸誦著祭詞。
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造次,包括壽王。
就在一篇長長的祭詞唸誦完畢,大鼎上的玄鳥之相雙翼騰空,發出無聲的歡鳴後,最重要的祭祀儀式終於完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