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儲物室的一角之中,他的老婆鄒敏她的俏臉一片火紅,她的芳心劇烈地跳動著。
只是,她的眼眶,卻充滿著珍珠般的淚水……
愛是一種態度,是一種人格傾向,愛也是一種世界觀。一個人應該愛自己的親人、朋友,也應該去愛周圍的人,愛社會、愛人類、愛大自然,應該有一種博大的愛。如果一個人只愛某一個人,那麼這樣的愛就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共生的依附,是一種擴大了的自我主義。
此時想到了自己的女兒,鄒敏還是緊咬著下唇,強忍著淚水,但還是淚流滿臉。
完了,一切都完了……
現在身體依然殘留著激情的報餘韻,但是她卻好像受到了最大的衝擊一樣。
父母對社會和他人的態度如何呢,可能使孩子學習到什麼呢?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可他卻不關心、不愛其他的人,對其他的人表現的很自私,甚至殘忍。孩子會形成良好愛的態度嗎?會有一種良好的人格嗎?
愛是關心,愛是理解,愛還是和諧、親密、愉快的情感交流和溝通。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與孩子之間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和溝通,對你的孩子所有的行為:撫抱、聲調、姿態、表情、語言等等,無一不包含著豐富的、和諧的、愉快的情感。
讓孩子更多的體驗到父母的愛。
為了這個,就算是什麼苦,她也要忍了。
“你……快走。”鄒敏接過了葉希披上了的自己的衣服,指著牆壁上的視窗,說道:“那裡……可以跳下去的,這裡雖然有點高,但……下面是草地,你……快走,快……滾!”
自己,給他了。
這一點讓鄒敏的心深深地首創,為何自己在他的身下,在他的奸yin之下依然會那麼興奮呢?
這是鄒敏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的。
一切……為了孩子啊。
鄒敏強忍著那異樣感,也不管葉希看到了什麼,在他的面前把自己的衣服穿好。
她愛自己的女兒,也就能夠承受這一切。
不過,愛是什麼?
有一首歌唱遍全世界的中國人,歌中唱到:愛是關心,愛是理解。
中國許許多多的父母對孩子是非常關心,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學習,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每天為孩子勞,給孩子買各種玩具、電子琴、鋼琴,請家庭教師等等。有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做家務,有的天天陪著孩子上學、做作業。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是依然有許多兒童,包括獨生子女缺乏父母的愛,使孩子有心理問題,造成心理不健康的發展。父母對孩子的愛,僅僅有關心和奉獻是不夠的,父母對孩子的愛,還應該包括對孩子的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親密、融洽、和諧、平等的情感交流,而這些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缺乏的。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文化,在社會和家庭裡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和觀念,家庭裡的封建制度和觀念嚴重的影響和阻礙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至今這些封建觀念在我們的社會中依然是根深蒂固。有一位小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我多麼渴望爸爸媽媽在我睡覺前和我親親、和我說晚安,多麼渴望爸爸媽媽常常和我笑笑,這比對我的什麼關心都重要”。
孩子多麼需要父母的情感交流!
所以為了這一個,鄒敏也要忍住。
“……”
而葉希看著她,也是一言不發。
自己做錯了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