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兩下……足足砍了十七、八下,才完成行刑。
桓範完成行刑後,滿身血漬、自顧自的走入門內,朝著皇帝躬身行禮後靜立堂中。
門外的上一半張翼,還在嗚咽著哀鳴。
曹睿默不作聲、臉色鐵青著坐在堂中,堂內眾人亦是不敢說話。
過了許久,門外的聲音才漸漸消失。侍衛們先是拖走殘軀、又取水清洗臺階、取土來重新墊著院子。
須臾過後,外面就彷彿無事發生過一般、與往常全無異處。
曹睿這時方才長嘆一聲:“張翼要殺朕,那朕就殺他,也是應有之報。”
“不過你們說,”曹睿哼笑一聲:“劉備一黨才入蜀幾年?怎麼就養出了這種人呢?”
“司空,侍中,劉備是何時入蜀的?”
司馬懿與陳矯喏喏著不敢搭話,只有楊阜奮力拱手回應道:“陛下,劉備建安十九年攻克成都,至今已有十三年了。”
曹睿說道:“十三年就有這種人為他赴死,若是二十年、三十年又該如何?到時朕平滅吳蜀還要多難?”
又是楊阜應道:“陛下持神器應時而動,不可設限。”
曹睿起身一甩袖子:“朕乏了,諸卿各自回去吧。伯約,隨朕出去走一走。”
“遵旨。”姜維隨在皇帝身後,一併走了出去。
堂中司馬懿與陳矯互相對視了一眼,不由得嘆了口氣。
臨近年關了碰上這種事情,皇帝的心情定然已經極糟,卻不知南邊戰事究竟怎樣了。
……
對於蜀軍來說,如何能撤得好、撤得漂亮,成為當下蜀軍最為關注的一件事情。
就在同一日、二十六日,得到諸葛亮撤軍命令的趙雲,白天就已經讓士卒輪班休息。
入夜後,到了子時,趙雲率麾下一萬步卒乘夜悄悄出營,向南邊上邽城處進發。
二十七日清早,趙雲方才率部抵達上邽城外。待到中午、曹真率部抵達上邽之時,趙雲已經沿著上邽通往西縣之路,從容撤走了。
曹真共有一萬五千騎,在新陽分走了典滿的兩千騎、在顯親留了五百騎。昨夜典滿派人尋他之時,又將文欽的三千騎向西分派。
此刻的大將軍曹真,身旁只有不到萬騎的兵力,並無多餘心思追趕趙雲,而是火速趕到上邽城外。
郭淮每日都親自守在城頭上,組織防禦的同時、如同閨中怨婦等待良人回返那般,張望著大魏援軍的身影。
馬蹄聲漸漸從西傳來,近萬騎兵從西而來,郭淮一時間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大魏的援軍嗎?”郭淮瞪大眼睛,指著西面的軍陣、向身旁的鹿磐問道。
鹿磐也是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直接坐在地上笑道:“不是大魏騎兵、不是大魏援軍還能是什麼?天底下除了中軍,哪裡還有這種騎兵?”
“如此騎兵,定然是援軍到了。你看旗幟就知道了!”
曹真率騎軍緩緩向東逼近上邽城,還剩一里遠的時候,郭淮就單人獨騎從西門馳出,舉著自己的刺史印綬、直接尋到了位於軍陣前面的曹真。
郭淮守城二十餘日,壓力和事務之繁瑣,讓這個一貫儒雅之將、也顯得分外憔悴了許多。
“見過大將軍。”郭淮坐在馬上,咧嘴笑著看向曹真,笑著笑著眼裡竟然泛了淚光。
“伯濟辛苦!”曹真率先翻身下馬,郭淮也反應過來、下馬迎去。二人彼此對視許久,曹真拍著郭淮的手臂說道:“我就知道伯濟在此、上邽定不容有失!”
“城內如何了?”
郭淮答道:“上邽城還在大魏手中,我手中還有一千多能戰之兵。”
“那就好,那就好。”曹真心中感慨之時,連連說道:“伯濟,走,一併進城!”
郭淮卻出言問道:“大將軍不問問屬下蜀軍去哪了?今日上午時分,有一支萬人左右的蜀軍從隴山道上歸來,正向西縣的方向去了。”
“就在昨日,諸葛亮似乎攜帶許多民眾從臨渭的方向而來,一併向西縣的方向回返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