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朝顯親進發的魏大將軍曹真,也率騎兵擊破了逼近略陽的蜀軍張翼部,山路狹窄僅斬獲不到一千,其餘蜀軍散落入山。
二十四日,陸遜將唐蹏勸返北歸丶逼得袁綝撤軍,隨即統三萬羌騎與五千步卒,一併朝著南安郡的方向進發。
二十四夜,諸葛亮率軍抵達上邽城外,開始與眾將一同議論後續軍事。
數日前丶蜀軍大部北上之時,廖化部在上邽城西被郭淮擊破。
至於廖化,在得到冀縣黃襲部的一千援軍後,又繼續堵在上邽城的西邊,阻住了上邽前往冀縣的道路。
而後兩日,郭淮從容命人出城丶將蜀軍在上邽城以東的殘留營寨縱火焚燬。
不過郭淮的毀營行動剛剛過半,高翔率著已經集結完畢的羌人丶氐人援軍共計兩萬,加之其本人的一千騎,已經悉數到了上邽城外。
無力攻城丶又得知大軍敗績,只得原地等待諸葛亮到來。
入夜,倉促修好的營寨中,諸葛亮在帳中看著已經顯露疲憊的眾將,出言問道:「魏軍騎兵更多,定是會沿著冀縣的方向去了。」
「如今形勢諸位都已清楚,可有想法要說?」
魏延丶吳班丶王平等人默不作聲,吳懿拱手說道:「丞相,冀縣位置緊要不容有失。此城能反魏歸漢,未嘗不能再反漢投魏,應該早做考量。」
費禕也拱手說道:「稟丞相,當下形勢卻也並非全對大漢不利。」
「在高翔將軍率羌人丶氐人援軍至此後,不足六萬王師加上三萬羌氐,大漢在隴右兵力尚有九萬,仍可從容作戰。」
楊儀卻出言表示反對:「稟丞相,除了趙雲將軍率軍一萬駐守下離城外,可用兵力已經不足五萬,而且還分佈於天水丶南安丶隴西三郡。」
「屬下恐怕魏軍騎兵進犯冀縣,而後將諸軍分割擊破,到時就悔之晚矣!」
諸葛亮輕聲說道:「下離城我親自經過,趙雲的一萬殘部用來守住山路已然足夠。」
「但本相此番欲要攻取隴右,本就是要圖斷隴丶而後將隴右徐徐納之。如今魏國中軍來的如此之速,在隴右與魏軍僵持已經全無意義。」
費禕大驚:「丞相這是何故?難道要撤軍嗎?」
「尚有接近九萬兵力,如何不能將魏軍拒於冀縣丶上邽之外?」
諸葛亮感嘆道:「非是不能,實乃不願也。」
「我且問你,大漢如今已經沒了兩萬兵,若與魏軍再戰幾月,再死個兩萬三萬。就算全據隴右,於大漢仍是弊大於利!」
「更何況,本相又不是隻為了取隴右,涼州也一併是戰略目的!但現在即使能取隴右,涼州也會無力進取,魏軍定然已經防範。」
諸葛亮此話一出,帳中眾將丶相府眾臣屬面色皆有黯然之感。
「不過,你等也無需作此消極之態。」諸葛亮神色淡然的說道:「此番撤軍,定要盡力將隴右四郡的百姓丶糧草丶財物都撤至武都丶漢中。」
「昔日曹孟德盡遷武都百姓北上,今日到了奉還的時候了!」
「本相卻要看看,魏軍敢不敢來武都與我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