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笑著搖了搖頭:“這個為父不管。不過子元,你還是好好想想如何面對大將軍的考校吧。大將軍可是說了,你的才學若是不過關的話,大將軍可是不同意的。”
司馬師咬了咬牙:“不勞父親費心了。父親等著我的好訊息吧。”
司馬懿哈哈大笑。
……
翌日,洛陽,北宮。
又是一次大朝會,又是一次封賞。
此次南征,有功之臣眾多。
大司馬曹休功勞為首,增邑兩千五百戶。大將軍曹真功勞次之,增邑一千戶。
司空司馬懿有定策之功,增邑八百戶。
前將軍滿寵、右將軍朱蓋,因戰功各增邑七百戶。青州刺史王凌、鎮東將軍曹泰、豫州刺史賈逵,也紛紛增邑五百戶。
司隸校尉衛臻,因留守洛陽之功,也增邑五百戶。
其餘劉曄、辛毗、黃權、陳矯,以及中護軍蔣濟等人,也增邑二百戶到一百戶不等。
至於中軍、外軍各兩千石的封賞,雖說大小不等,但也做到了雨露均霑。
出乎意料的是,驃騎將軍陳群在襄陽出兵失敗,卻也因苦勞得了增邑兩百戶。只不過與前面那些增邑千戶、大幾百戶的重臣比起來,就顯得遜色很多了。
大殿之上,得了封賞的官員自然人人興奮。靴子落地、塵埃落定,誰又不愛賞賜呢?
為國效力,最後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爵祿嗎?
“中護軍蔣濟何在?”
蔣濟剛剛增邑了兩百戶,正想著剛才的封賞之時,卻不料皇帝點了自己的名。
“臣在。”蔣濟連忙出列。
曹睿說道:“蔣卿在黃初年間,先後隨先帝南征。此番又隨朕出征揚州,也有建言之功。”
“朕問你,在此番皖城獲勝之後,在揚州一地與孫權對敵,應當注重何事?”
蔣濟的頭腦飛速的轉了起來。
蔣濟也是大魏頂級的智謀之士。這可是大朝會上!皇帝在大朝會上當眾向臣子詢問國事,這可並無前例!
莫非……要用我蔣濟去揚州了?
皇帝就在上面看著,一瞬間蔣濟也來不及想許多,只是憑著日常積累想了幾句說辭。
蔣濟行禮後說道:“回稟陛下,臣以為揚州應當注重之事共有三條。”
先說一句總綱出來,這樣還能留出好幾瞬來,憑空多了許多思考的時間。
這也算是一種‘急智’吧。
曹睿點了點頭:“蔣卿說來。”
蔣濟拱手說道:“積糧為本、練兵為要、水利為務。”
“稟陛下,其一,積糧乃是用兵之本。自黃初年間以來,多次用兵淮南,無有一次不是從各州徵調糧草,甚至往往要從遠在河北的鄴城調糧。”
“在揚州、在淮南屯田,定會減少出徵之時的靡費。加之此番又有戰中所俘虜的軍士可為屯田眾,這是一舉多得之事。”